ISO七层模型详解.doc

ISO七层模型详解.doc

ID:55942812

大小:1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7

ISO七层模型详解.doc_第1页
ISO七层模型详解.doc_第2页
ISO七层模型详解.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ISO七层模型详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介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一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它是一个七层的、抽象的模型,不仅包括一系列抽象的术语或概念,也包括具体的协议。起源OSI的大部分设计工作实际上只是HoneywellInformationSystem公司的一个小组完成的,小组的技术负责人是CharlieBachman。在70年代中期,这个小组主要是为了开发一些原型系统而成立的,主要关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70年代中,为了

2、支持数据库系统的访问,需要一个结构化的分布式通信系统体系结构。于是这个小组研究了现有的一些解决方案,其中包括IBM公司的SNA(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ARPANET(Internet的前身)的协议、以及为标准化的数据库正在研究中的一些表示服务(presentationservices)的相关概念,在1977年提出了一个七层的体系结构模型,他们内部称之为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DSA)。  与此同时,1977年英国标准化协会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议,为了定义分布处理之间的通信基础设

3、施,需要一个标准的体系结构。结果,ISO就开放系统互联(OSI)问题成立了一个专委会(TC97,Subcomittee16),指定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开发一个标准草案,在专委会第一次正式会议之前提交。Bachman参加了ANSI早期的会议,并提交了他的七层模型,这个模型就成了提交ISO专委会的唯一的一份草案。1978年3月,在ISO的OSI专委会在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上,与会专家很快达成了共识,认为这个分层的体系结构能够满足开放式系统的大多数需求,而且具有可扩展的能力,能够满足新的需求。于是,1978年发布

4、了这个临时版本,1979年稍作细化之后,成了最终的版本。所以,OSI模型和1977年DSA模型基本相同。分层应用层(Application):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协议有:HTTPFTPTFTPSMTPSNMPDNSTELNETHTTPSPOP3DHCP主要功能:①其功能是实现各应用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②具有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要的服务功能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格式有,JPEG、ASCll、DECOIC、加密格式等主要功能:

5、①主要功能是把应用层提供的信息内容变换为能够共同理解的形式;②提供字符代码、数据格式、控制信息格式、加密等的统一表示;③对应用层的信息内容进行形式变换,而不对其内容本身;会话层(SessionLayer):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主要功能:①按照应用进程之间的约定,按照正确的顺序收、发数据,进行各种形式的对话;②接受处理和发送处理的逐个交替变换;③在单方方向传送大量数据的情况下,给数据打上标记。如果出现通信意外,可以由打标记处重发;

6、传输层(Transport):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协议有:TCP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主要功能:①在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收发确认,进行端对端的传输控制;②用于弥补各种通信网路的质量差异,对经过下三层之后仍然存在的传输差错再次进行纠错,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网络层(Network):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协议有:ICMPIGMPIP(IPV4IPV6)ARPRARP主要功能:①主要功能是利用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功能,通过路由选择,实现两个系统之

7、间的连接;②规定了有关网络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协议;数据链路层(Link):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主要功能:①用于建立、维持和拆除链路连接,实现无差错传输的功能;②在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链路上,保证报文的可靠传递;③对相邻连接的通道进行差错控制、数据成帧、同步等控制;物理层(PhysicalLayer):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主要功能:①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连接

8、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条件;②提供数据流在物理介质上的传输手段,实现节点间的同步;图1显示了TCP/IP层级模型结构,应用层之间的协议通过逐级调用传输层(Transportlayer)、网络层(NetworkLayer)和物理数据链路层(PhysicalDataLink)而可以实现应用层的应用程序通信互联。应用层需要关心应用程序的逻辑细节,而不是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