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棺椁的产生_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pdf

史前棺椁的产生_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pdf

ID:55937878

大小:285.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16

史前棺椁的产生_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pdf_第1页
史前棺椁的产生_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pdf_第2页
史前棺椁的产生_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pdf_第3页
史前棺椁的产生_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pdf_第4页
史前棺椁的产生_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前棺椁的产生_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史前棺椁的产生、发展和棺椁制度的形成栾丰实(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教授)从考古发现可知,使用木质葬具(椁或棺)作为葬具的棺椁,按质地分有石、陶、木等盛殓死者进行埋葬的现象出现较早,逐渐演变材料。就中国新石器时代而言,石质和陶质的为成熟的棺椁制度,成为当时社会礼制的一个葬具产生较早,并且一直延续到晚近时期。例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做法与史前时期的社会分如石椁或石棺,在属于裴李岗时代的兴隆洼文层存在着同步发展的迹象。因此,系统地考察化就已经产生,分布也不限于一个地区,在海史前时期棺椁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棺椁制岱地

2、区的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和北方地区的红度,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礼制和社会复杂化山文化、小河沿文化都有发现。但从整体上看,的重要内容之一。石棺或石椁始终没有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葬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发展,一般被认为经历具的主流,即使是发现较多的东北地区也是如了四个发展阶段,即距今8500年前的“前裴李此。同时,石棺或石椁缺乏发展的连续性和系岗时代”(或称为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统性,在反映社会等级差别方面相对较弱。8500~7000年前后的“裴李岗时代”(或称为新陶质葬具在新石器时代一般被称为“瓮石器时代中期),距今

3、7000~5000年的“仰韶时棺”,其产生也可以追溯到裴李岗时代,如在关代”(或称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4000中地区的老官台文化中就已经出现。后来,随年的“龙山时代”(或称为铜石并用时代)。如果着仰韶文化的发展,这种习俗不仅被延续下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阶段性角度来看中国新来,而且分布区域也明显扩大。除中原地区以石器文化的发展,我们发现,从距今6000年前外,周围的其他地区也有发现。虽然流行瓮棺后的仰韶时代中期开始,一些地区的社会内部的区域比较集中,而且基本没有中断地延续到明显分化,社会发展的速

4、度也显著加快。所以,汉代,但是瓮棺主要用于未成年人,不能够全一般认为,中国史前时期从平等社会向分层社面反映社会内部的层级差异。会的发展,大约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无独有木质葬具的出现明显晚于上述两类葬具,偶,墓葬中使用棺椁的现象也始于这一阶段,而且很可能是受上述两类葬具的影响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葬具来说,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共性,·49··2006年第6期[1]例如都是活着的人有意识地用它来盛殓死者反证木质葬具的存在。至于一些地区存在的的尸体,在对待故去亲人的灵魂意识上有共通生土二层台,由于形成这种

5、结构的原因与熟土之处。但它们之间的差别也十分明显。木质葬二层台不同,所以,难以确定其原初是否存在具产生后,逐渐成为这一领域人们埋葬思想的木质棺椁。不过,从人们的观念意识层次考虑,主流意识,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打上了社会分也可能与棺椁存在着一定联系。层的烙印,从一个角度体现着社会内部的分化以下我们按时间早晚来考察木质葬具的与发展。所以,下文着重分析木质葬具的产生、产生和发展情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第一阶段发展、棺椁制度的形成及其与社会分层的关的前裴李岗时代,墓葬发现得太少,因此还谈系。不上对葬具的认识和研究。到

6、裴李岗时代,中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没有特殊的防腐措国主要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编年初步确立,墓葬施,史前时期的木质葬具极难保存下来。考古也有相当数量,有的遗址还发现了规模可观的发现的木质葬具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保存墓地。例如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349座裴较好的木椁或木棺,发掘时这些木质葬具还保李岗文化墓葬,除一座墓葬有生土二层台之存着原状,像凤翔秦公大墓、随县曾侯乙墓等,外,均无葬具。这一时期的墓葬仅个别地区有但史前时期这种情况极少。二是木椁或木棺虽石棺(如北方燕辽地区的兴隆洼文化)和瓮棺已腐朽,但板灰痕迹

7、尚存,根据板灰的范围,可(如关中地区的老官台文化),迄今尚未发现木以勾勒出木椁或木棺的大体形状,这种情况在质葬具。所以在这一阶段,木质棺椁似乎尚未史前木质葬具中最多。三是连木板灰痕也不存出现。在,但从墓内下部填土的质地、结构、颜色等方距今7000年前后,各地陆续进入仰韶时代面可以加以区分,这种情况应该不在少数。早期。葬具基本上延续了前一时期的情况。除上述第一、二种情况比较明确,需要讨论了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有个别发现之外,其他的是第三种情况。第三种墓葬有熟土二层台结地区均未发现木质葬具,例如中原地区的仰韶构

8、,但未见明确的木质灰痕。由于熟土二层台文化半坡类型、海岱地区的北辛文化、燕辽地是与木质葬具相匹配的,所以也可以作为曾经区的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早期、江汉地区的存在木质葬具的一种证据。所谓熟土二层台,汤家岗文化和大溪文化早期等。部分地区的此是墓室内葬具腐朽后遗留下来的一种特殊现期墓葬中,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石棺,如属于北象。一般来说,最简单的下葬程序是先在选定辛文化的江苏灌云大伊山墓地,发现的62座墓的位置挖出一个有一定形状的墓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