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儿童进行人格建构的探究.doc

对学前儿童进行人格建构的探究.doc

ID:55882587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3

对学前儿童进行人格建构的探究.doc_第1页
对学前儿童进行人格建构的探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对学前儿童进行人格建构的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学前儿童进行人格建构的探究 二十一世纪,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着这样一个紧迫的课题,如何把幼儿培养成本世纪的成功者。当今,很多国家的教育重心已由"智力开发"转移到"人格建构"方面。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对幼儿的早期人格塑造,把自尊、自信、自控、独立性和责任感等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努力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下功夫,为幼儿从小打好社会化的根基。我校学前教育正是从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人材高度,实施了对幼儿人格建构的探究。  一、帮助幼儿调整对自己的集训和评价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领悟到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反映了幼儿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他们评价自身能力的价值观。他们常常是根

2、据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有时也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有时则是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成功或挫败来认识自己的。内外的各种因素都可以导致幼儿对自己的认识与其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而不适当的自我认识会影响幼儿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影响自我评价。儿童时期若不能调整过高或者过低评价自身的状况,会阻碍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我们运用"儿童自我觉察能力和社会接受图片量表",对幼儿自我认识和评价的状况作了调查,并结合自己对幼儿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班级中每个幼儿的现状。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明显的过低或者过高评价自己倾向的幼儿身上,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调整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3、 班上有一位名叫XXX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一家六七口人都依顺着他。他做的任何事都被大家称赞,逐渐形成了他自以为是的倾向。在班里他常常表现得并不出众,但他却过分自信,对别人提的意见一点也听不进,甚至还与别人争吵。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在大家面前谈及长处时,也及时选择其一两个不足之处,以爱护的而不是挖苦的方式进行"当众亮相",帮助他认识自己的短处。此外,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他们对孩子做出客观的评价,不要把他的缺点也捧成为优点。  过高评估自己不好,过低评估自己更成问题,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往往表现为退缩、情绪抑郁、不爱交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如班中有一个刚从

4、村校来的孩子,由于他一下子难以适应学校生活,在许多方面都与街道孩子存在着差距,他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常常只有他一人不愿举手回答,还经常故意地避开老师的视线,直到老师没让他站起来回答时,才算松了一口气。对这个胆怯的孩子老师应给予特殊的帮助,经常在全体孩子面前表扬他的长处,鼓励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还安排一些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与他一起游戏,让他逐渐体验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二、通过艺术教育,掌握打开幼儿情感秘密的钥匙  艺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人格建构的一条重要途径。艺术教育的真谛在于通过艺术这种人类审美意识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掘幼儿的爱美天性,使幼儿的人格变得

5、高尚,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大家都知道那些含着泪花练习弹琴或者在训斥声中学习绘画的孩子是难以接受美的教育的。美的教育要求幼儿有积极的情绪情感的参与,幼儿直接从他们的情感深处去表现美、创造美。美术、音乐等艺术活动就成人而言,是高雅的艺术括动,对幼儿来说,则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在活动中,幼儿将自己以往的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表达自己的所想、所见、所感。  根据对艺术教育的这种认识,老师们在艺术教育中运用了与这一认识相一致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例如,教师充分理解幼儿在艺术表现中会出现很高的"错误"率,但老师不轻易地更正其"错误"。因为所谓的"好"、"坏"、"正确"与"错

6、误",对成人和幼儿具有不同的含义。美术老师匡画说,幼儿画的蝌蚪人在成人眼中是不完全的,缺少了人体的一些部位,但是在幼儿的眼里,它就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是因为幼儿的知觉尚未分化。根据成人的标准去纠正幼儿的错误,只会限制幼儿的表现,压抑幼儿的个性发展。  老师还为幼儿提供了时间和空间,鼓励每一个幼儿充分地表现自己,不对幼儿的艺术表现评头论足,也不对幼儿的不同表现加以比较。用老师们的话来说,艺术表现充分展现了幼儿的个性,教师不应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幼儿。  老师还特别注重艺术活动对幼儿的心理保健功能,在幼儿受到外部的或者内在的压力,产生高度心理紧张时,教师们常常通过艺术活动调节幼儿的情绪,消除幼儿

7、的心理紧张,帮助幼儿宣泄内心的积郁,维持心理上的平衡。  三、家校合作,共同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  我们发现,在近些年来,幼儿中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人数比例在增加。究其原因,大多由社会和家庭生活紧张、家庭变故、家庭教养态度和方式不当、家庭人际交往缺乏等引起。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学校老师和家长在思想和行为上必须保持一致。  每个有情绪或者行为问题的幼儿,其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都不一样,其家庭状况也不相同。在分析每个幼儿问题的性质的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