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7715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9
《八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复习) 复习要点:1、了解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中国各阶层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进行的探索活动,体会近代化进程的艰难;2、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活动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3、通过对这些活动结果的分析,明确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四次探索一、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四、新文化运动(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洋务运动1.洋务派的出现(1)出现:19世纪60年代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
2、2)目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特别提示】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3)代表:中央:奕,地方:、李鸿章、左宗棠等。、(4)目标:前期以“自强”;后期以“求富”为目标。2.内容(1)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特别提示】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钢铁厂;(3)筹划海防: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4)新式学堂:翻泽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创办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3.作用(1)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
3、批科技人才。(2)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的进程。(3)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二、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国内群情激奋。(2)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3)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揭开了运动的序幕。2.百日维新(1)背景①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②康有为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重要性。③光绪帝深受震动,令等人筹划变法。(2)时间: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3.内容(1)经济:设铁路矿务局、农
4、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2)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3)文化: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4)军事: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人士,废除变法法令,戊戌变法失败。5.意义(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2)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6.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提升点】改良与革命的根本区别。目的手段改良维护旧制度和平革命摧毁旧制度暴力三、辛亥革命1.兴中会和同盟会(1)兴中会①18
5、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②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③确立了推翻清朝的斗争目标。(2)同盟会①1905年,在日本成立,孙中山为总理黄兴协助主持工作。②提出了革命纲领,孙中山阐发为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③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2.武昌起义(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2)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3)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4)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成立(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定都南京,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3)
6、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在列强支持下,迫使清帝退位,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4.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2)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4)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四、新文化运动1.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2)口号:与科学。(3)阵地:《新青年》。(4)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2.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1)提倡民
7、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影响(1)性质:是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2)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3)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围指明真正的出路。4.新发展(1)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2)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同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特别提示】注意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