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56428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0
《强调积累以读为本.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强调积累以读为本----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师恩难忘》教学设计宁夏灵武市四小朱爱玲学情分析: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实践,学生已能“悟”出一些语文的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学生能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已初步学会记摘录笔记,能独立识字、学词学句,但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设计理念:本设计从理解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引导学
2、生紧扣“师恩”这一中心,读、思、议、悟,正确理解,细心品味,感情朗读。在此基础上,学生随堂完成摘录笔记,意图通过本文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并大胆实践。学习目标:1.认会写会13个生字,学习“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成语。2理解科文内容,从“师恩”一词中体会到田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以及“我”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会在自渎课文时画出自己的问题,初步学习做批注笔记。教学过程(计划两课时)一、解题激趣,引入新课1板题。学生齐读课题。2师问〕:“师恩”是指什
3、么?(指名说)生1:师是指老师,恩是指恩情,师恩是指老师的恩情。生2:师恩是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生3:师恩是指老师对我的教育。师术:师恩中蕴含着很深的意味,同学们只有仔细地读课文,才能体会到。[点评:引导学生从解题入手,紧紧把握文章中心,并让学生带着解题留下的悬念(师恩所蕴含着的深刻意义是什么)进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探究意识,使得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二、初读课文,批注、质疑1检查预习(教师检查学生的书本,及时表扬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己的意见。)出示:金钥匙“阅读时,在有问题的地方做记号
4、,比如画问号或直线。”2学生自由、自助读,边读边在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不懂的词句以及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划出的词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娓娓动听无心插柳柳成荫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引人入胜起承转合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3小组相互交流,解决自己在读书中不懂的地方,教师提示学生在已获解答的问题旁注记号或写简单的答案。4指名班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肯定)。生1: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呢?我为什么要说“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生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这句话是什么意生3:我既然这样感念田老师,为什么田老师还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呢?[点评:在阅读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顺势将“金钥匙”栏目印入,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大胆运用“金钥匙”所提示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益于学生很好地掌握读书方法。]一、精读科文,读中解惑1.师: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说明大家已经认真仔细地读了课文,要想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还需要细细地品读课文。2.读1-9自然段,想想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仕么影想?(指名说)生1:田老师的故事就像春雨一样,让我开了窍,学会了形象思维,激发了我
6、的想象力。生2:田老师的故事就像春雨一样,在我心中培育了文学的幼芽,使我想当一个作家。生3: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明白了怎样学习语文。…..3.读10—11自然段,讨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田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同桌互说后,指名说)生1:从这句话看出,田老师当时讲故事并不是有意培养我的,他的故事是讲给所有学生听的。生2:因为田老师不想让作者太感激他,出于谦虚才这样说的。4.齐读12自然段,说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生1:一棵树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培养一个人才需要一百年的时间,真不容易啊!生2:这
7、句话说明培养人才很难,说明了教师的功劳很大。[点评:抓住文章重点语句读、思、议悟,继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使之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认识逐步趋于一致,趋于文章表达的中心。]二、总结全文,指导朗读1.再议“师恩”。读了科文以后再说说你对“师恩”的理解。(指名说)生1:我觉得“师恩”这两个字包含着老师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使我成才了。生2:我认为“师恩”中包含着我对老师的尊敬和深深的感激。生3:“师恩”表现师生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意。2指导朗读。说说你认为应该有什么语气读全文。(自读后指名说)生1:我认为
8、因该用一种感激的语气读。生2:读5-—6自然段,要读的“娓娓动听”才好。生3;还应该读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用你体会到的语气读课文,比比谁读的好(学生自由练读后知名读,读后评议)[点评: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理解了文章内容,在于文章进行了充分对话后,学生的感情与文本、与作者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此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