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doc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doc

ID:55854928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0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doc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doc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标题:《同底数幂的运算》案例情境:数学运算的教学枯燥无味,总是不知如何入手,听了张老师的一节《同底数幂的运算》,大有收获,现与大家分享。老师:现在我要用一道抢答题来考考你们,题目是:(投影)已知三个数2、3、4,你能从中任取两个数组成算式,使其运算结果最大吗?(有人脱口而出3×4=12)老师:(微笑而不作答)想想我们已学过了哪些运算?(停顿)学生1:4的3次方!学生2:不对!应该是3的4次方!(其它同学点头表示赞同)老师:3的4次方进行的是什么运算?这里的3叫做?4叫做?34=?这里的三个数还能组成哪些幂?(老师一句一句问,

2、学生一问一问集体回答)老师:幂也是个数,那幂能否再进行运算?(引入课题:幂的运算)下面我们就利用刚才得到的六个幂(允许重复使用)来研究幂的运算,怎样入手研究呢?我们的研究方法是:(投影)第一步:试验寻找一些形如右图的式子。可先考虑加和减,再看乘和除。第二步:观察(1)你找到了哪些等式?(2)你从这些等式中有什么发现?(3)你能用语言概括你的发现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学生立即展开讨论,大家七嘴八舌,气氛十分热烈,老师在教室里巡视,不时参与小组的讨论。)老师:请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立即有几位同学拿着草稿纸上黑板去写研究所得)学生3:(板书在黑板上)①2

3、³+24=47②24-24=0学生4:(板书在黑板上)③2³+24=128④3²+3²=2×3²学生5:(板书在黑板上)⑤4³-4³=0⑥4³+4³=2×4³老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停顿,确信没有人发言后)这里的六个式子都是等式吗?你有办法验证吗?(有许多学生马上拿出计算器,很快验证得到①③不成立,②④⑤⑥成立)老师:从②④⑤⑥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声议论)学生6:相同的幂相减一定为0,相同的幂相加就等于2乘以这个幂。老师:回答得非常好!如果将④中的3换成a,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合并同类项吧?(学生点头认可)现在我们有了一个研究成果,那就是:相同的幂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4、下面我们继续研究:幂能不能进行乘法运算。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并请小组代表将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学生继续投入讨论,教室里不时传来“你这个不成立,两边不等”,老师仍在教室里巡视,不时参与小组的讨论,恰当给予指点。)学生7:(板书在黑板上)①3²×34=36②2³×24=27③4²×4³=45学生8:(板书在黑板上)④3³×4³=123⑤3²×4²=122老师:这五个等式均成立的吧?(学生齐声回答:成立)两位同学给出的等式好象有点差别,你们看出他们的差别了吗?学生9:①②③每个等式中幂的底数是相同的,④⑤每个等式中幂的指数是相同的。老师:这是个伟大的发现!我们看到①②③都

5、是相同底数的幂在相乘,而④⑤是不同底数的幂在相乘,今天我们先重点来研究相同底数幂相乘即同底数幂的乘法(板书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仔细观察①②③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10:(急不可耐)左边幂的指数相加就等于右边幂的指数。(学生因发现而面露喜色)老师:刚才我们是在计算器的帮助下找到①②③三个等式的,现在你们能不用计算器,告诉我52×56的结果吗?结果用幂表示。(学生脱口而出:等于58)老师:那a²×a³=?说说你的理由。学生11:等于a5.因为a²×a³=a×a×a×a×a=a5.老师:am×an= 学生12:am+n.因为am表示m个a相乘,an表示n个a相乘,所以一共有m+n

6、个a相乘。(老师板书:略)老师:用语言如何叙述?师生共同: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老师:这就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下面我们来用一用刚才研究出来的法则。(以下略)案例反思和分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恰当的情景,一开始就吊起学生的胃口。张老师通过学生熟悉但易错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抢答中体会到乘方运算的重要性,同时创设了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幂的运算性质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荷兰著名

7、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他还认为:“学习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在这里,我们看到张老师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通过给出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经历了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