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

ID:5585086

大小:7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19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_第1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_第2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_第3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_第4页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重庆众望节能安全环保咨询有限公司基本内容职业病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常用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重点环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示例1.职业病概述1.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患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

2、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中国职业病呈现五大特点: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常被忽视;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职业病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一是技术措施:以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高毒物质;使用远距离操作或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防止有害物质跑、冒、滴、漏;加强通风、除尘、排毒措施。二是组织措施:合理组织、安排劳动过程,

3、建立、健全劳动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卫生法规。三是.卫生保健措施: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发现易感者和就业禁忌证;做好卫生宣传、健康教育;注意平衡膳食和保健食品供给,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病损的发展。一是对职业接触人群,开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二是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防制对策。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使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防止疾病恶化及复发,防止劳动能力丧失。对慢性职业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预防并发症和伤残。通过功能性和心理

4、康复治疗,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1.2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1.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可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以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1.5工程分析:是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解项目所具有的工艺特点、工艺流

5、程和卫生防护水平,为剖析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时空分布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筛选主要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提供依据。1.6职业病危害暴露: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过程。1.7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在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中,根据经验或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研究等方法,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这诸多方面中,弄清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切入点、首要任务,是开展职业

6、健康安全工作的前提,是职业健康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广大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正确识别,才能进一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2.1确定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形式或性质、分布、浓度或强度、作用条件、危害程度;2.2分析其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方式、途径、程度,确定健康监护指标,为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2.3确定职业病危害监测指标;2.4确定职业病危害的目标,指导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实施;2.5是建设项目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2.6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7是职业病防治工作

7、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的重要技术支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的意义: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用人单位依法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直接依据;是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依据;是开展健康监护工作的针对性依据;是开展职业病诊断的先决条件;是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依据;是提示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依据;是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证据等。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3.1按危害因素来源分类:3.1.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高气压、低

8、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光、红外线等);电离辐射(X射线、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