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月考试题.doc

秦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月考试题.doc

ID:55848463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秦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秦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秦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秦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月考试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秦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上月考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秦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级单元考试试题语文命题:冯双全校对:安红明审题:杨国顺考试说明:1、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将1—6题、15—18题的答案按相应题号涂在机读卡上。3、要求书写工整。第Ⅰ卷(阅读题,共64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  陈丽丽 ①“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史上最常见、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自孟子提出“知人论世”以来,人们在观照文学时,往往把作品、社会、人作为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就

2、词学理论而言,宋人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是现存最早的词话,其中收录了林逋、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四位词人的本事。尽管该词话并没有对词人、词作进行过多品评,但是在宋代大量词人中仅选取这四家,并以“时贤”来命名,足见杨氏对“人”的看重。由此也可以看出,词学理论其实在一开始就被打上了“知人论世”的烙印。从词学发展历程来看,“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模式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过程中,并且与“词体诗化”以及“推崇词体”等理论思想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  ②当词仅作为遣兴、娱乐的工具的时候,它与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而在词学

3、发展早期,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显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知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其中的“人”带有深刻的儒家烙印。与诗、文比较起来,词是极具特质的文学体裁。自晚唐五代词体确立以来,词便被视为艳科,这使其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软艳丽的娱乐色彩。“诗言志”、“文以载道”是儒家的传统文学观,以儒家思想为精髓的“知人论世”说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然而词学批评中,尤其在早期词作大多未脱当行本色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不考虑词体的特性及词体的发展

4、背景,仅以儒家的观点来衡量词人、词作,往往有失公正。 ③许多词论者在评论词的时候,往往坚定地站在儒家正统的立场上去“知人论世”,把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添加其中,把对词人思想态度及生活方式的褒贬投射到对词的评价中,导致对一些词人词作的分析常有失客观。由此可知,“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在词学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种局限性与矛盾,这种状况在词学批评的前期尤为突出。  ④当词向诗靠近,成为抒情言志的工具的时候,“知人论世”对解读分析具体的词作有一定积极意义。比如,北宋末期,有过南渡经历的词人,其作品内容风格在南渡前后往

5、往有着明显的差异,人们在进行批评分析时,通常无法回避这段独特的社会背景及其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众所周知,岳飞、张元干等人的词作大多洋溢着一种慷慨悲壮、抑塞不平之气,这与他们抗金将领的身份密不可分,因此在品评岳飞的《满江红》、《小重山》等词作时,就不能抛开“靖康之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家园之情、功名之心。  ⑤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这种模式已经更多地具有了正面、积极的意义。  ⑥清代词学普遍提倡尊体理论,为了把词的地位抬到与诗相齐的高度,词论家把“风骨”、“兴寄”等各种诗学标准运用到词论中,“知

6、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伴随着“推尊词体”风潮的高涨被广泛用来评论词人词作。在清人的词学观念中,词与诗是同等重要的,“知人论世”成为他们分析作品优劣的重要手段之一。  ⑦清人不仅用“知人论世”批评模式来评论各家词人词作,而且对词体发展初期的词人也能客观看待。承着清代词论家对词体认识的提高及对词的推重,“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论中的正面、积极的意义愈加明显。可以说“知人论世”词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与词体诗化的进程几乎是同步的。    1.下列有关“知人论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人论世”是指把作品、社会

7、和人这三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文学批评的重要模式。  B.“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体现了儒家“诗言志”、“文以载道”的传统的文学观念,一直是评论词作优劣的重要手段。  C.“知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以儒家观点来衡量词人词作使这种文学批评模式在词学发展过程中避免了局限性。  D.“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随着以诗人词、以文入词的深化,到清代才具有了正面、积极的意义。  2.下列对“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现存最早的词

8、话《时贤本事曲子集》的内容来看,词学理论产生之初就被打上了“知人论世”的烙印。  B.在早期词作仅作为遣兴、娱乐的工具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其进行评价。  C.在词向诗靠近,成为抒情言志的工具的时候,“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也更多地具有了正面、积极的意义,二者的发展几乎是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