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34326
大小:1.40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6-09
《《刻舟求剑》(苏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作者作品简介:涉遽契矣若shèjùqìyǐruò检查预习你能读准吗?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①②③④根据提示复述故事:从
2、前(),过河时(),于是(),后来( ),他这样做真叫人( )。注解:涉:渡、过。者:……的人。其:代词,指他的。自:从坠:掉、落。于:到,入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遽契其舟,曰:“是吾剑
3、之所从坠。”注解:遽:赶快,马上。契:同“锲”,刻是:这儿译文: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停止。其:代词,指他。所契者:刻记号的地方。求:寻找。译文: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楚人为什么找不着剑呢?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行:走,行走。矣:用在句末
4、,表陈述语气,可理解为:“了”译文: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像这样不亦……乎:表示反问的习惯格式。“亦”没有实在意义,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可译为“不是……吗”译文: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翻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2、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楚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刻舟求剑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什么道
5、理?有什么现实意义?探讨问题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现实意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寓意:综合题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两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因此,事情就做不成: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联系实际举例,可以举死搬教条,硬套框框,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也可举一味凭主观想像从事,无视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人。共同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6、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写法评析:《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刻舟求剑》通过对比、反问揭示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对比议论发人深省。阅读《刻舟求剑》,完成作业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编者是_____。2.为下列字注音。①坠()②遽()③契()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②是()③遽()④求()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课堂练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