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0843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9
《《鸿门宴》教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鸿门宴》教后反思《鸿门宴》教后反思 《鸿门宴》,我讲完了,讲了四节,感觉很糟糕。糟糕有三点:一是人物形象分析杂乱,东一句,西一句,无序;二是“语味”太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没有启发学生去发现、翻译、归类、应用;三是思想含金量很低,没有给学生留下具有“撞击力”的心灵触动。 上完了,木已成舟,自责于事无补。我只想回头看看,如果再讲《鸿门宴》,有哪些失误可以避免,有哪些想法需要改进。 一、我的堂导语太长,将近000字,这不好。 我的本意,是想理清“鸿门宴事”的龙去脉,讲出“鸿门宴故事”的趣味性,
2、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实践证明,这是我的一厢情愿,因为我的讲解,过于庞杂,又缺乏趣味性,并没有“镇”住学生。 导语,应该简洁,老师不能卖弄风雅。 如何简洁呢?我想,可以这样设计: “请设想一下,你24岁时会做哪一大事?” “27岁时,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30岁时,如果你死了,你会对这个世界有抱怨吗?” 有一个人,他24岁时起兵反秦,27岁时称霸一方,30岁时自刎乌江。他是谁呢?西楚霸王——项羽。让我们走进《鸿门宴》,去认识这位可敬而又可叹的英雄。 二、不要怕堂冷清,要给时间让学
3、生默读。 《鸿门宴》太长,将近2000字。如果不给学生读下注释,一上就让学生翻译,或者讨论问题,那等于是汽车没有加油,厨师没有食材。 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学生没怎么读,我就抛出一个问题(“你是喜欢项羽,还是刘邦?”)让学生讨论。结果,堂出现了“空堂”。 怎样鼓励学生读呢?至少有两招: 其一,请学生复述故事。他会复述,自然熟知了。 其二,请学生朗读。读毕,其他学生挑错,能纠正者,有奖。三、长短教,要会设计“主问题”。 讲中,我设计了三个思考题: 1你是喜欢项羽,还是刘邦? 2鸿门宴上
4、,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3鸿门宴上,如果项羽杀了刘邦,后的项羽会成为开国皇帝吗? 其实,比较而言,第1个问题提得最好,因为它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同时,它可以“勾连”其他人物,产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连环现象。 讲中,这三个问题,我都提了,分散了时间和精力,感觉重点不突出。 “主问题”,要少而精;否则,滥了。 四、学会抓住本中的“陶器”,进而开掘出“优质矿藏”。 土层表面的“陶器”,其貌不扬,无人重视。但如果你会发现、甄别,可以以此为契机,顺势开掘出大量的“优质矿藏”。 《鸿门宴》
5、中的“陶器”,我找了六处: 1接到曹无伤的密报,项羽“大怒”,而范增不怒,两人为何有差异?这说明了什么? 2刘邦三次“为之奈何”,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人,遇事居然无策,你相信吗?他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这说明了什么? 3“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郤……”这是刘邦的话。联系下,你从这个省略号可以发现项羽什么样的性格? 4按照中国人的礼物,客人的礼物,应该在见面之初、酒宴之前送给主人。但刘邦不是这样的,他逃离鸿门后,才派人奉送礼物。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在古代,“臣”与“君王”相对,“卒
6、”与“将军”相对。中,刘邦却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臣与将军”不匹配,刘邦为什么这样讲? 6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许诺”。范增说“君王为人不忍”,项羽“默然不应”。项羽讲仁义,为人忍(不狠心),可后丢了性命。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种悖论? 这些“点”,是我发现的。我觉得它们就像普普通通的“陶器”,完全可以探究一番——发现字背后不寻常的寓意!五、设计与学生身份对接的思考题。 堂提问,不能信口开河,随随便便,它需要提炼,需要用心琢磨,需要给学生留下一点思考。 比如,在
7、讲的末尾,我可以提这样的问题: 项羽由主动变为被动,刘邦由弱者变为强者,现实生活中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一个人由弱变强,以小胜大,你觉得需要哪些东西? 六、总结语,我没有想好,更没有说好。 古人云:写,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我觉得,讲也如此,特别是讲到末尾时,教师的总结语必须有华彩,有力度,有感染力,有可借鉴性。 讲《鸿门宴》,我没有做到这一点,是失误,要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