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日常哲学引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日常哲学引论陈昌文一、哲学生命的支点传统改造或文化综合需要一个观念上的纽结,需要一个有生命的哲学。但是,哲学生命,究竟根植于观念还是根植于现实生活?或者说形而上是观念的产物还是潜伏在日常性中的:;本真?不同的选择将产生不同的哲学一类哲学的发言主体置身于言说对象之外另一类哲学则把哲学家的自我关涉于言说之中。但是,这两类哲学都同其它文化形态一样,它们的产生、传播和衰亡的永恒支点只有人类生活中的个人。哲学从生活中成长为生活的主宰或力图,。成为主宰因而常因这种提升而遗忘其支点的日常性流变莫测的日常生活从任何角度都不是形而上简化工作的
2、适宜课题:千差万别的个体性、瞬间性、精神与物质的复合交织,混成不可靠的表象世界,常被哲理思维视为遮蔽和幻象。哲学从现象背后或思维本身提取本质,索,。求稳定可靠的信念体系以便在漂流不定的日常性中找到自我拯救的诺亚方舟但是出现了:。悖论哲学家试图逃离日常性的努力为自己塑造了专业化的日常性以信守专一而牺牲杂多的又一种日常性,我们把它称为形而上学。它们逐渐以文本制度和传统视野的局限,介人自我与已经改变的日常生活之间,成为审视生活的变色镜甚至屏障。哲学历史由越来越多的哲学专家和越来越少的哲学家游离于大众生活之外构成,成为当代日常性专业演化的悲剧之一。,哲学以尽可能简化的方式把日常
3、性凝结为概念的世界为生活的自我提供一份现象世界“”,,。的地图作为比较稳定的行为参照点作为日常行为导向的框架哲学家的理想当然是自。。,己的工作能够渗透在日常性中这意味着哲学垄断精神并改造生活生活顺应哲学趣味据说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的人性,发扬人的优越性。不幸的是,哲学历史犹如它之母体日,、。常性的历史仍是众说纷纭不断发展变化也不断流逝的历史许多曾溶人生活的哲学因生“”。;活变化被悬置许多不能溶人生活的哲学作为未被打开的书被束之高阁日常性为哲学,。,提供生命但也剥夺哲学的生命因为日常性中不只一个言说的自我还有言说宾语的无数自我,每一个自我都相信自己的头脑和机体甚于任何哲
4、学。除非哲学能帮助繁忙的众生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否则即使最无哲学希望的文盲也会依据朴实的选择和境遇发展自己的生活信念。中国生活的日常性在最近几十年经过一度内容简缩的制度化定型失败之后,突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被称为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生活方式或日常性的结构。个人对制度供给的经济依赖性缩减,自给、自主和自决的生活限制也大大放宽。由制度保障的传统形而上学或引进的形而上学在竞争性焦虑与大众传媒的信息轰炸下渐无容身之地。个人生活关怀,,—尤其是经济自主自立的关怀占压倒优势同时也渴求更稳定可靠的价值和生活意义需要合··27乎理性也合乎现实的信念导向。与此相对照的是,提供价
5、值、信念和意义使命的哲学却倍受冷落,渐成为哲学言说者的独白。哲学集体意识也随着生活结构的变化分解为少数人孤独的探索。从追求统一性的制度理想和哲学理想的传统角度上看,观念与价值回到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中而非高悬在无矛盾定义之中确定是无法容忍的混乱是形而上的悲哀但是从,形而上本存于日常性的基底有生命的自我或生活本身的立场来看哲学成为大众们任意、—,,选择取舍甚至自行创建的自生自灭状态标志着形而上开始回归到它的原生状态之中标,。志着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学已经无家可归标志着日常性重新获得了形而上的生殖能力中国本土的形而上革命或哲学新生的孕育期终于在两千年后找回了丢失的日常性
6、母体。,、形而上本性的苏醒迹象还表现为哲学探究者的文本性惶惑即对文本复述理解和阐释:的意义发生了怀疑现象学和阐释学嘲讽性地把文本意义引申到文本之外不可终结的日常性;;中精神分析从处理日常病理的解释方案发展到干预日常行为的治疗运动法兰克福学派把;清算日常生活的世界作为主要任务语言哲学一步步走人毫无形而上可言的专家领域并开始;诉诸电脑模型欧陆的结构与解构思潮甚至把消灭形而上学作为60年代日常性革命运动的文。,:、本延续使命回过头来综观影响过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哲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性关于,生活方式决定观念形态的思想高悬在这个学说的人门处并在几十年或强制或自发的普及过、;程中为中
7、国思维方式与世界文明接轨奠定了理性反思的基石东方传统生活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无一不提倡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连日常行为的细枝末节都是体现和体悟它们形上信念的领地。返顾西方理性运动的轴心时代,我们从苏格拉底的对话中看到便柄和汤匙,看;到赫拉克利特的水与火之类的日常表象提升的形上意义日常性的回忆同样呈现于人在其中“”、“”“”。,。的仁道和涅梁境界确实形上的追思埠忆都将导致日常性还原日常性是任、。,,何哲学清算总结与重构的支点今天中国的哲学思维如果还想结出果实只有在众多的,,选择巾义无反顾地返回日常本真状态中把哲学连同哲学生产者的自我纳人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