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化教学标准教程配套教学课件傅华娟ppt项目4 静力分析.ppt

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化教学标准教程配套教学课件傅华娟ppt项目4 静力分析.ppt

ID:55787279

大小:10.68 M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6-02

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化教学标准教程配套教学课件傅华娟ppt项目4   静力分析.ppt_第1页
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化教学标准教程配套教学课件傅华娟ppt项目4   静力分析.ppt_第2页
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化教学标准教程配套教学课件傅华娟ppt项目4   静力分析.ppt_第3页
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化教学标准教程配套教学课件傅华娟ppt项目4   静力分析.ppt_第4页
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化教学标准教程配套教学课件傅华娟ppt项目4   静力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化教学标准教程配套教学课件傅华娟ppt项目4 静力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1基本认知4.2受力分析与受力图4.3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4.4平面力系的平衡4.5物系的平衡一、静力分析的基本概念4.1基本认知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三个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3)力的单位:牛顿(N)或千牛顿(KN)。(4)力是矢量。教材中用黑体字母F表示力矢量,而用普通字母F表示力的大小,力矢量的手写体的符号表示为。力系是指作用于同一物体的一群力。(1)按作用线所在位置分:平面力系、空间力系(2)按作用线的相互关系分: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任意力系(3)等效力系(4)

2、平衡力系2.力系(1)二力平衡公理。一刚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充要条件: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力的性质工程中把只受二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构件称之为二力构件,或称二力杆。(2)力的可传性。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a)(b)(c)三力汇交定理:刚体在受同平面内的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必相交于一点。(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3、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一、约束和约束反力定义约束:限制物体运动的其他物体。约束反力:约束对该物体的作用力。常见的3种约束类型:1.柔性体约束。2.光滑面约束。3.光滑铰链约束。4.2受力分析与受力图1.柔性体约束只能阻止物体沿柔性体伸长方向的运动而不能阻止其他任何方向的运动,因而这类约束的约束反力必沿柔性体的中心线且背离被约束的物体。2.光滑面约束这类约束由表面为理想光滑的物体构成。它只能阻止物体沿接触面的公法线且趋向于约束内部的运动。这种约束力称为法向约束力,通常用N表示。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并指向被约束物

4、体。3.光滑铰链约束光滑铰链约束(1)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①中间铰链约束②固定铰链约束③活动铰链约束(2)球形铰链约束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的步骤:(1)选定合适的研究对象,确定分离体(2)画出所有作用在分离体上的主动力(已知力)(3)在分离体的所有约束处,根据约束的性质画出约束力。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正确地画出其受力图,是解决静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例题:如图所示的三铰拱结构,由左、右两拱铰接而成。不计自重及摩擦,在拱AC上作用有载荷F。分别画出拱AC和CB的受力图。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几何法4.

5、3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合力R的矢量表示式为:R=F1+F2+F3+F4推广到任意个汇交力系的情况。此时力系的合成可表示为:R=F1+F2+F3+F4+…+Fn=∑F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若用几何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各力矢所构成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则合力R等于零,该力系为平衡力系。以矢量式表示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R=∑F=0二、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析法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的解析表达式力的解析表达式为:F=Xi+Yj(i、j分别为沿x、y轴的单位矢量)2.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已知合力的投影R

6、x、Ry,则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用下式求出。R==cosα=∑X/Rcosβ=∑Y/R3.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R等于零。R==0即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X=0,∑Y=0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是:各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均等于零。1.基本概念(1)矩心与力臂(2)力对点的矩的定义: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它的正负可按下法确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正,反之为负。三、力对点之矩(力矩)(3)力对点的矩的定义式:力F对于点O的矩以MO(F)表示

7、:即(4)力矩的单位是:N·m(牛顿米)或kN·m(千牛顿米)2.力矩的性质(1)同一个力F的力矩,随矩心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力矩mo(F)并不因为F的作用点沿作用线的移动而改变。(3)若力F=0或力F的作用线通过矩心o,则mo(F)=0(4)若力R为共点二力F1及F2的合力,则合力对于同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即:mo(R)=mo(F1)+mo(F2)这一结论称为合力矩定理。1.力偶与力偶矩(1)对力偶的概感性认识四、力偶及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2)力偶的概念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不共线的两

8、个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作(F,F′)。力偶的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两作用线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它只能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3)力偶矩用M(F,F′)表示力偶矩,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