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用全站仪进行工程施工放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全站仪进行工程施工放样时间:2010-11-1018:23:47 来源: 作者: 2、如图16,已知单圆曲线的半径R=300m,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破天一剑007,转角,试计算出里程为K3+120、K3+130、K3+140三个中桩的切线支距法坐标。第2页(八)面积测量及单位换算 8、在高空点上免意选3个点,分辨为D1、D2、D3,在D2架仪,后视D1,设D2的三维坐标为(1367.357,2568.854,58.348),D2至D1的坐标方位角为,用盘左测出D3点的三维坐标。注
2、:仪器检校后必需进行此项设置。 (7)按ANGLE(F1)。使用水平制动和水平微动螺旋,使显示的dHR=,即找到了D3至K0+040连线方向,指挥持测杆单棱镜者移动位置,使棱镜位于D3至K0+040连线方向上。 E=180(Abs(L-A)-S)÷R÷π+180S÷(2πR):P=S2÷24÷R-S^4÷2688÷R^3:Q=S÷2-S^3÷240÷R2?第二章高级级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 一、仪器外观和功效阐明三、距离测量模式 Goto0 式(21)中,按式计算;f为符号函数,右转取“-”,左
3、转取“+”。 Lbl3?二、平面坐标转换程序 如图13设某高速公路立交匝讲(右转)的非完整缓和曲线段伏点Q的桩号K8+249.527,曲率半径RQ=5400m,切线沿后退方向的坐标方位角,坐标为(91412.164,79684.008);终点Z桩号K8+329.527,曲率半径RZ=1800m。中桩K8+309.527到左、右边桩的距离dL=18.75m,dR=26.50m,试计算K8+309.527的中、边桩坐标。第3页 以MLM-1(A-B,A-C)为例,其按键次序是: 7、瞄准待测量点B,按
4、MEAS,得B点的(XB,YB,HB)。 1、输进棱镜常数PSM为-30mm,气暖T为35°C,气压P为760mmHg。MEMORYMGR.(内存管理) 由图13知:F1MEAS:进行测量。二、角度测量模式图15基线测设及角桩定位图 3、非完全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F3OCC:输入测站坐标。第2页F4P2↓:进入第1页。 2、照准1#点的棱镜,按测量(F1),再照准2#点的棱镜,按测量(F1)…,当测量了3个点以上时,这些点所围成的面积就显示在屏幕上。如“100.00m.sq”,表现面积是100.00
5、平方米。 (1)数据通信办法。按TOPCON全站仪与电脑的数据通讯中“电脑中数据文件的上载(UPLOAD)”的方式将把持点及待放样点的坐标数据文件(如:ZBSJWJ(坐标数据文件))上载至全站仪。 1、按MENU——进入主菜单测量模式。 1、程序名:ZHUANHUAN(转换) 当K点位于圆曲线(HY—YH)上,有: 14、用全站仪的“坐标输入”(COORD.INPUT)功能,在全站仪上建立一个“坐标数据文件”,文件名为“ZBSJWJ1”。输入文件的内容为:D1(209.232,100.199,1
6、2.551)、D2(200.736,100.458,10.458)、D3(189.345,120.441,11.512)、K0+000(207.334,105.465,10.700)、K0+020(212.521,111.664,10.700)、K0+040(214.629,117.384,10.900)、K0+060(218.542,122.442,10.900)、K0+080(224.331,129.214,11.200)、K0+100(230.615,132.671,11.400)、K0+120(2
7、35.986,133.900,11.400)、K0+140(240.333,138.262,11.500)、K0+160(245.326,140.341,11.500)。 (5)瞄准后视点D2,按“YES”。 13、利用全站仪的“对边测量”功能,测出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高差。ZCOORD.(设置测站点Z坐标) 传统的公路中桩测设,常以设计的交点(JD)为线路节制,用转点延伸法抬样直线段,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置样曲线段;边桩测设则是依据横断点图上左、左边桩距中桩的间隔(、),在名地沿横断面方向进走测量
8、。跟着高级级公路特殊是高快私路修设的崛起,公路施农精度请求的进步以及全站仪、GPS等进步前辈仪器的呈现,这种传统办法因为存在放样精度低、主动化水平低、现场测设不机动(涌现虚接,处置麻烦)等毛病,未越去越不能满意古代公路建设的须要,按照《测画法》的有关划定,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标坐标体系应取国度坐标系同一致或与邦野坐标体系相接洽,故公路工程个别用光电导线或GPS丈量方式树立线路同一坐标系,根据把持点坐标跟中边桩坐标,用“极坐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