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线上线下衔接教学计划.doc

五年级科学下册线上线下衔接教学计划.doc

ID:55767465

大小:2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6

五年级科学下册线上线下衔接教学计划.doc_第1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线上线下衔接教学计划.doc_第2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线上线下衔接教学计划.doc_第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线上线下衔接教学计划.doc_第4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线上线下衔接教学计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下册线上线下衔接教学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年级下册科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计划为了确保疫情防控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线下教学有机衔接,确保实现“不落下一个学生”的目标,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就做好本年级学生线上线下教学工作衔接作如下安排:一、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

2、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

3、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3

4、.材料清单:(1)第一单元沉和浮: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3)第三单元热: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

5、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

6、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进度安排:第一周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第二周沉和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收到水的浮力吗?第三周沉和浮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第四周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第五周热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六周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

7、4.我的水钟。第七周时间的测量5.机械钟摆;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八周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第九周地球的运动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第十周地球的运动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第十一周地球的运动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十二周之后系统复习计划水平测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