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天能).doc

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天能).doc

ID:55766312

大小:63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6-06

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天能).doc_第1页
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天能).doc_第2页
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天能).doc_第3页
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天能).doc_第4页
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天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天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天池公司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基本标准》的规定,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和煤层应采取区域性防突措施,为此,特制订天池公司区域性防突治理技术方案,具体方案如下:1矿井概况山西和顺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城西南13km的喂马乡古窑村(图1-1)。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º28′14″~113º29′14″,北纬37º14′45″~37º15′53″。该矿长7.5km,宽3.5km,面积20.129km2。2007年,又对边界作了调整,将东北边界内缩,部分资源划给开元公司。该矿交通便利,207国道由南向北通过,北与石太高速公路相接,东

2、距207国道3km;榆邢二级公路由东向西穿过县城,往东约129km通至邢台市,往西北约136km可达晋中市。县级公路范圪线(范庄-昔阳圪塔店)和松白线(松烟-邢台白岸)属于出省公路。县乡公路、矿井范围内公路四通八达。井田地处太行山西麓,地形比较复杂,总体上以南北向的主梁脊为分水岭,大小沟谷向东西两侧脉状展布,呈现为中低山侵蚀地貌;井田内无长年性流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暖,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四季分明。图1-1交通位置图1.1矿井地质概况1.1.1地层矿井范围内赋存的地层包括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上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二叠

3、系中统上石盒子组和第四系等(图1-2)。区内大多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基岩呈半裸露状。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和中统上石盒子组。现结合钻孔揭露情况,对矿井内的地层由老至新描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区内的所有钻孔均未钻达本组底界,钻孔揭露最大厚度163.90m,岩性主要为灰白色、青灰色、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结核隐晶灰岩、淡黄色白云岩、灰黄色白云质灰岩(即俗称的豹皮状灰岩)和泥灰岩等,顶部往往因铁质侵染呈褐红色,石灰岩坚硬致密、性脆、质纯,方解石脉充填于裂隙中。局部发育缝合线构造。此外,本组岩溶发育,在区内形成了大量陷落柱。(2)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中

4、统峰峰组石灰岩侵蚀面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灰色铝质泥岩,夹1-3层薄层海相石灰岩,局部含铝质较高为铝土岩,含有黄铁矿结核。底部为灰色含黄铁矿铝质泥岩,是上石炭统与下伏奥陶系分界的标志层,即G层铝质泥岩。全组厚13.97-30.00m,平均厚21.11m。(3)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太原组(C2-P1t)矿井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为海陆交互相沉积,零星出露于矿井东南边缘。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粗-中-细粒砂岩夹石灰岩及煤层。本组含煤18层和K2、K3、K4、K5、K6等石灰岩5层。可分为上、中、下三段,全组厚76.00

5、-164.97m,平均140.33m。(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太原组之上。为一套陆相-过渡相含煤地层。岩性为深灰、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下部偶含一透镜状薄层石灰岩。底部为灰、灰白色石英图1-2矿井地层综合柱状图砂岩或长石石英砂岩(K7,北岔沟砂岩),是山西组和下伏太原组的分界标志层。含煤2-13层。在矿井东部边缘有零星出露。本组厚13.50-114.16m,平均65.92m。(5)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P2X)为一套陆相沉积地层,出露于矿井东部。与山西组地层整合接触。下部岩性以灰白、灰黑色中粗粒砂岩为主

6、,夹有灰色粉-细砂岩及灰色、深灰色泥岩,局部夹灰、灰绿色铝质泥岩,底部为骆驼脖子砂岩(K8),是本组底界的分界标志层。上部以灰白、灰黑、灰绿色砂岩、灰黑色泥岩为主,夹有杂色泥岩。顶部普遍发育一层灰、浅紫、褐黄色等杂色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亦为矿井内的重要标志层。本组地层厚度为0.00-247.70m,平均98.29m。(6)二叠系中统上石盒子组(P2S)出露于矿井中西部,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下部由灰绿、紫红、杏黄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白、黄绿、灰绿色砂岩组成,中部为浅黄、绿黄色厚层中粗粒砂岩,厚度可达45m以上,上部为紫红-兰灰-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间夹灰绿、黄绿色砂岩。本组地层在矿井

7、内赋存不全,区内最大残留厚度0.00-325.79m,平均124.88m。(7)第四系(Q)区内分布较普遍,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岩性一般为风成黄土及砂土、砾石等冲洪积层,地层厚度0.00-72.70m,平均13.56m。1.1.2构造沁水盆地构造上属于吕梁-太行断块上最大的次级构造单元沁水块坳,其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主体为一大型复向斜。其东侧以晋获断裂带与太行山块隆相接,天池煤矿就位于沁水坳陷与太行山块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