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山东的蚕桑丝织业.pdf

秦汉时期山东的蚕桑丝织业.pdf

ID:55746713

大小:455.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6

秦汉时期山东的蚕桑丝织业.pdf_第1页
秦汉时期山东的蚕桑丝织业.pdf_第2页
秦汉时期山东的蚕桑丝织业.pdf_第3页
秦汉时期山东的蚕桑丝织业.pdf_第4页
秦汉时期山东的蚕桑丝织业.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汉时期山东的蚕桑丝织业.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管子学刊2013年第2期齐史研究秦汉时期山东的蚕桑丝织业姜颖(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山东蚕桑丝织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阶段,此时山东已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并获得了“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秦汉时期,山东的蚕桑丝织业进入发展的第二个黄金阶段,此时无论是生产规模、生产质量,还是生产技术,都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还在临淄设置了专为皇室织做精美丝织品的“三服官”;山东的丝织品成为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深受罗马、朝鲜、日本等国的欢迎。秦汉时期山东蚕桑丝织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样的,除良好的地

2、理与政治环境外,政府的政策、社会风气等也起到了保护、推动与刺激的作用。关键词:秦汉时期;山东;蚕桑丝织业;生产技术;原因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3828(2013)02—0052一O5山东(今日行政区划名称和范围)自古以来就是我国2.生产规模大,产品数量惊人、质量上乘蚕桑丝织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春秋战国时期曾出现了“冠据说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l1O年),北到朔方,东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下》)的局面,成为当时我国游泰山,巡海上,“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的丝织业中心;秦汉时期不仅沿袭

3、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盛计,皆取足大农”(《史记·平准书》)。这一赏赐,数量惊况,继续保持全国蚕桑丝织业中心的地位,而且在技术方人。按就地取材原则,其中当有不少征收于山东。当时面也取得很大进步。这一时期成为山东蚕桑丝织业发展朝廷在临淄和襄邑设置三服官,生产规模大,质量上乘。的第二个黄金阶段。整理与研究秦汉时期山东蚕桑丝织至于“三服官”,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皇室生产春、夏、冬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山东历史发展三季精美丝织品的地方机构,如《汉书·元帝纪》中李斐的脉络,并为当代山东蚕桑丝织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大约为东汉人)注

4、日:“齐国旧有三服之官。春献冠帧鲢考价值。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凡三。”二是汉政府在山东所设的三处专门提供皇室所需精美丝织品的官营手一、秦汉时期山东蚕桑丝织业的发展状况工业生产机构[1]。在此,我们且不论“三服官”是生产不1.种桑纺织是山东的一种普遍行为同季节服饰的机构还是生产丝织品的三个不同场所,只秦汉时期,桑麻种植相当普遍,出现了“齐、鲁千亩桑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三服官”的设置足以说明:第一,麻”、其人富“与千户侯等”(《史记·货殖列传》、《汉书·以临淄为中心的山东具有很高的丝织业生产水平。第货殖传》)的盛况。

5、纺织更是山东妇女的一种普遍行为,二,“三服官”的生产规模巨大。汉元帝时的御史大夫、山汉代大思想家王充曾说:“齐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东琅邪人贡禹曾说:“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俗织锦,钝妇无不巧。”(《论衡·程材》)这说明,以临淄为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蜀广汉主金银中心的山东和以襄邑为中心的河南是当时中国的两大丝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织业中心,两地所有的女子都是生产高级丝织品的能工(《汉书·贡禹传》)据逄振镐先生分析,“故时”指汉武帝巧匠。妇女们常常利用农闲季节从事纺织生产,

6、据记载:之前;“笥”为长方形的盛衣竹器,估计每笥可装服饰约1O“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件,或丝织品约27件;“钜万”即万万[2。因此,汉武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汉书·帝之前,山东“三服官”每年仅能生产服饰约100件或丝食货志上》)冬天农闲时节,大家聚集在一起,既可以互相织品约270件。依“四丈而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一匹学习研讨,以“同巧拙而合习俗”,又可以节省能源,即“省而为制”(《淮南子·天文训》)推算,100件服饰大约由100费燎火”,还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精

7、神状态、减轻匹丝织品制成。如果按钜鹿陈宝光妻织散花绫“六十日疲劳,使一月获得相当于45天的工作效率。成一匹,匹直万钱”(《西京杂记一》)推算,一年织100匹丝收稿日期:2013—03—01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齐地蚕桑业的兴起和丝织业的发展》(编号:07JDB108)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简介:~(1965-),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齐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52织品最多需17人,值100万钱。但到汉武帝时,“三服官”出桑苗。割去黍穗,既可多一季农作物收成,黍秸还可留每年作工各数

8、千人,三服当在万人左右,耗费数万万,相做助燃材料和有机肥料。第三,因地制宜。桑树喜欢肥当于“故时”人数的五百多倍、耗费的数百倍。并且,当时沃的土地,长久未耕的荒田最佳,既有地力,又可以保证齐三服官一年的耗费比三工官、东西织室都要大。如此五谷的耕地面积,只要深耕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