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及其当代价值.pdf

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及其当代价值.pdf

ID:55746480

大小:459.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06

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1页
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2页
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3页
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4页
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及其当代价值.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赁2.7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徐国民(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7)[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分别用“非社会的特殊利益”、“历史的和经济的”观点,深刻地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和普鲁东的“分工”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消灭分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x,.4j1只有在寻找并积累丰富经验和理论基础上,不断将“消灭分工”的理念转变为“消灭分工”的现实运动,才能最终“消灭分工”。[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7一OOO4—05马克思、恩格斯十分

2、重视对分工的研究,他们曾的。我们采用了它的语言和它的规律。我们把私有明确表示“对分工和交换的考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义”J(,并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也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多次提出“消灭分工”的著名论断]‘跚,’¨。然而,等等当做前提。”_】](H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当今世界“分工”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还呈现出思、恩格斯是从“国民经济学用语”之一——分不断强化、深化、细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社会主义工¨_(脚,即国民经济学的前提概念,对国民经济学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中央也曾经提出每个单位都进行彻底批判的。

3、有工、有农、有学、有兵(“五七”指示),自成体系,自在国民经济学家那里,“分工”的本质——劳动给自足,社会各行业之间专业区别将逐步消失的号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因此,“分工”也就自然地召。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被理解为“财富生产的一个主要动力”C1](P237)。其完善,“分工”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和复杂化了,与中,亚当·斯密认为,“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此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和复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23(e8);让·巴·萨伊杂化。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我们不断追问:究认为,“分工是对人力的巧妙运用”,它“可以增加社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

4、理论”本身有问题,还会产品、社会威力和社会享受”[]‘;穆勒认为,是人们误读了这一理论?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和“分工和使用机器也决定着社会财富的大量生产即处理今天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分工”现象?等产品的生产”⋯(”等等。马克思通过大量研究后等。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理指出:“全部现代国民经济学一致同意:分工同生产论,弄清楚其“消灭分工”论断的真实含义,对我国的丰富,分工同资本的积累是相互制约的;只有自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放任的、自行其是的私有财产才能创造出最有利的一和无所不包的分工。”[1](P239)、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批判的历史考察马克思

5、、恩格斯对“分工”的批判,最早是针对然而,马克思用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事实深刻以亚当·斯密、让·巴·萨伊、穆勒等为代表的国民地揭示出,“分工”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的生产力,增经济学家展开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加了社会的财富,促进了社会的精美完善;但另一方稿》中指出:“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面却使工人越来越片面化、越来越有依赖性,它不仅[收稿日期]2013—10—10[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社会分工’批判及其"-3代意义研究”(11YJC710060);2011年度上海市教委“阳光计划”项目“马克思分工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

6、2YG~)。[作者简介]徐国民(1972一),男,安徽南陵人,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4导致了人的竞争,而且导致了机器的竞争。“在分批判“分工”(劳动)的“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过程工有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工人要把自己的劳动转用中,进一步得出了“消灭分工”的科学结论。于其他方面是极为困难的”III(PI16),“一方面随着分此外,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针对普鲁东工的扩大,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积累,工人日益完全的分工理论还展开了深入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在依赖于劳动,依赖于一定

7、的、极其片面的、机器般的普鲁东看来,“经济进化的系列是由分工解开的”,劳动。”⋯(Pm‘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分工既有其好的方面,也有其坏的方面,因此,“寻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找‘一种新的合成,以便消除分工的有害方面而保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存其有益的作用”’[]‘刚’协。为此,马克思批判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j(’到:“在普鲁东先生看来,分工是一种永恒的规律,对于国民经济学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