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42005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5
《金台区中小学教师命题比赛参赛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台区中小学教师命题比赛参赛试卷五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评价等级优良达标待达标在相应等级上划√卷首语: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又一次满心欢喜地迎来了期中考试。检测自己能力的时机到了,采摘果实的日子来临。请大家认真审题,用心答卷,努力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出来!基础内容训练一、请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面画“√”。屋脊(jǐ jí)裹挟(xiéxiá) 河堤(tídī) 燕山(yānyàn)翠岚(luánlán) 吞噬(shìshí) 挫折(chuòcuò)松散(sǎnsàn)二、汉字知识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yìzhòchèkuī飘栏清甲2、下面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铸
2、造(zhù)提供(gòng)听差(chāi)呻吟(shēn)B、伦理 干燥炫耀翕动耷拉C、淋漓尽致万马奔腾翩翩起舞神机秒算3、把句中的错别字用“”标出来,并改正在括号里。(1)钱塘江大朝,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在书藉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欢那些乏黄的线装书。 ()()三、用“望”字组成词语,分别填在下面的句子里。1、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 ),是青春,是生命。2、到北京旅游是我们全家人一直以来的( )。3、我()能回到童年去寻找儿时甜甜的梦。4、()着,()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四、在括号里填上一组反义词,使句子
3、通畅。1、我向往()的旷野,不喜欢()的大街。2、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远山不再是()的,而是非常()的。3、望着这位清洁工的背影,我觉得他既()又()。五、下面的诗句都与“水”有关,请选择恰当的字词填在括号里。潭 江 海 湖 波 池潮瀑布1、桃花()水深千尺2、春()水暖鸭先知3、()上生明月4、遥看()挂前川5、最爱()东行不足6、巴山夜雨涨秋()7、烟()江上使人愁8、春()带雨晚来急六、写一写。“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真是功不可没,可歌可泣。请试着对一副有关这方面的对联:进入求知宝库七、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1、那海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4、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用加点的词语仿写一句话)犹如……2、地上的草木都被太阳晒得枯焦了。(把句子换个说法)3、一条小河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鲜花。(扩句)4、难道你没想到我们学校也会举办这么精彩的文艺汇演吗?(改成陈述句)5、我们不仅经常锻炼身体,而且还增强了体质。(修改病句)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房兵曹胡马》是唐代诗人所写,诗中表现诗人锐意进取、建功立业的志向的两句诗是。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所写,诗的最后两句是,其中“潋滟”的意思是。这是一首赞美的诗。快乐阅读(一)我爱这片海上森林。红树林和北国沙漠中的黄柳一样,在植物世界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
5、士。它对大自然毫无所求,既不要肥沃的土质,也不要温室般的环境;默默地把根须扎进( )的海岸,形成了( )的支柱根;依靠这庞大的根系去吸取大地的营养,并借助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去抵御( ),减少海啸所带来的自然灾害。1、在文中填上恰当的词语。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贫瘠不毛A、毛发。B、东西上长的霉。C、生长草木庄稼。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造句。它对大自然毫无所求,既不要肥沃的土质,也不要温室般的环境。 4、作者在赞美红树林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
6、 的精神。(二) 爸爸说得对我有一个坏习惯,做完作业从不检查,因此常出差错。∥有一次,做完语文作业,我把本子一推,就要出去玩。爸爸问我:“作业检查过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不用检查,保证没错!”爸爸严肃地说:“不要那么自信,细心点好,学习可不能有一点马虎!”听了爸爸的话,我不大高兴。这时妹妹挤眉弄眼地走过来,从桌子上拿起我的本子插嘴说:“我看看……”话没说完,她就叫起来,“哎呀!”接着又是一阵“咯咯”的笑声。看着妹妹的样子,我急忙跑过去问:“怎么啦?怎么啦?”妹妹笑得前俯后仰,差一点把我的本子给撕了。我一把抢过本子,睁大眼睛看了半天,
7、也没看出个啥名堂。这时妹妹忍住笑,指着其中一行字,对我眨了眨眼。我一看,恍然大悟。哦!原来,我在“恶狠狠”的“狠”字上面多加了一点,写成了“狼”字,难怪妹妹笑得那么厉害呢!我惭愧得脸直发热,那简单的一个字,竟然写错了,我抱怨自己不该不听爸爸的话。这时,我刚才那自信的神情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于是我一丝不苟地把作业检查了一遍……爸爸在一旁露出了笑容。∥从那以后,我养成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从此,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我深感爸爸的话说得对。∥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漫不经心: 惭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