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14267
大小:7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6
《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学实录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5页【目标定位】1.对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进行系统整理。2.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3.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整理知识点1.设疑:关于立体图形你知道些相关计算?生:……师:这些知识像一个个的点,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像一条条线,经过整理把它们连成一个网,融入到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去。2.整理完善知识结构.(1)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整理方式。(这是学生的预
2、习作业,多数学生课前已完成)(2)展示学生的整理方案,介绍交流整理心得。二、解决问题一抢答练习,加深理解。1.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oA底面积B侧面积C表面积D体积2.己知两个体积不同的圆柱,高相等,它们的底面半径的比是1:2,那么它们的体积的比是()。3.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少16平方厘米,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如下图,有三块不同的硬纸片,让它们分别绕L边旋转一周,它们所经边的空间是圆锥体的是()。A1.把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侧面积)平方厘米。A
3、6.28B12.56C18.84D25.12生抢答,并说出己的思考过程三、实践活动一制作圆柱。出示几张大小不等的圆(有两个圆完全相同),和几张长方形纸。要求:选择材料,进行测量,设计围成圆柱的方案。学生汇报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二:四、解决问题一必答练习、提高能力。1.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A高一定相等B侧面积一定相等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2.把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围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得数保留兀)。3.下雨时,给打谷场上的圆锥形谷堆盖上塑料
4、防雨布,所需防雨布的最小面积是指圆锥的()。A表面积B体积C侧面积4.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分米,把它截成4个相等的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18.84平方分米,截后每段圆柱体积是()□5..把一个圆柱在平坦的桌面上滚动,那么滚动的路线是()。A圆弧B直线C曲线1.一•个圆柱形水池的容积是18.84立方米,池底直径是4米,水池的深度是()。2.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是()□提醒学生,用这种计算方法简洁:圆柱体的体积=侧面积X半径小2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的体积是()立方米。Aa4-3B2aC3aDa的立方如果出现问
5、题请学生帮助改正五、全课总结谈收获【课后反思】本阶段己进行完知识的梳理,开始进入深化练习,所以出示的题型难度比较大,而学生之前的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由此我想对这一部分知识作适汽扩展。可一节课下来,能跟上进度的只有那十几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其他那些学生则如座云端,而我却不以为然,当时的想法就是想扩展一下学生的知识面,哪怕有一个学生跟得上,也要按计划进行。现在仔细品味,却发现那节课实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1.对于后进生,这节课对于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收获,旁听了一节课,受了一节课的罪,听不懂,还得中规中矩的做好装作认真听的样子,也真是难为他们了。2.对于那些中等生,此堂课过于拔高
6、了,本来垫垫脚就能够到的,可这次却总够不到,对于他们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从中汲取学习的自信,其实他们才是学习的主力军,也是最具有潜力、可挖掘挫性极强的。对于他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积极暗示。3.如此课堂对于优等生,看是关注实则却是重压。优等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很多人的心理素质比那部分后进生和淘气学生要差得多,教师的过度重视使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他们怕考不好,怕在同学们面前丢脸,承受不了委屈,容易走极端。相比之下,教师的过度重视可能会造成他们对自己的过多约束,这种高难度,强压性的练习极易挫伤他们学习的探究性及积极主动性。也许对于这堂课的效果我过于悲观,但就反思而言我宁
7、愿把不足放大,要想自己有所进步就必须深刻地剖析错误、面对错误。一节课时间有限,又这么多孩子,要打造高效课堂,课时目标的定位必须要以学生的知识作依托,与各种层面的学生相结合,合理的设计教案,适度的延展课堂教学,才能不陨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我想这节课定会成为我今后延展教学中警钟,亦步亦趋,鞭策我向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