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ID:5571106

大小:128.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2-19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填空题1.宇宙的构成本原是()。2.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3.气的根本属性是()。4.气的运动称为()。5.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说。6.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7.根据阴阳的属性与可分性,一天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8.脏腑分阴阳,则五脏属(),六腑属()。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阳在外,()。10.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或()。11.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或()。1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证,(内经)称之为()。13.“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证,(内经)称之为()。14.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和()两种。15.《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胜则(),阳胜则(),阴胜则()。”16.五行相生关系又称(),相克关系又称()。17.五行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和()两个方面。18.五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和()两个方面。19.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是()和()。20.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是()和()。21.中和思维中的“中和”包涵着()和()两层意思。X.类比法在中医学中叫做()或()法。二、选择题(一)A1型题23.

3、精气学说滥觞于()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謇秋时期D.战国时期E.西周时期24.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万物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A.变化D.气化C.转化D.消化E.代谢25.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A.水地说B.五材说C.元气说D.五方说E.人体之精说26.古代哲学认为,人类的化生本原是()A.人气B.精气c.巴元气D.烦气E.水地27.使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是()A.精气B.阴阳之气C.五行之气D.风气E.云气28.植物的生长收藏的变化形式属于()A.气与形之间的转化B.形与形之间的转化C.气与气之间的转化D.有形之体自身的更新变化E.以上都不

4、是29.(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说明气的运动具有()A.特殊性B.普遍性C.对立性D.统一性E.以上都不是30.气的剧烈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称为()A.化B.变C.升D.降E.气化31.“元气”、“元沦”形成于()A.先豢时期B.两汉时期C.察汉时期D.春秋时期E.战国时期32.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际志是()A.内与外B.明与暗C.上与下D.左与右E.水与火33.盲人体脏腑之阴阳,则心为()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34.盲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脾为()A.阴中之阴B.阳中之阴C.

5、阴中之阳D.阳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35.盲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肾为()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36.盲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肝为()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阴37.盲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肺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38.“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39.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40.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A.

6、上午U.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41.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42.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4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互根的关系()A.阳在外,阴之使也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C.阴在内,阳之守也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44.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自和与平衡45.阴阳交感是指()A.阴阳二气的运动B.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C

7、.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的状态D.阴阳二气相互感应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46.“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表实证47.阴邪盛而导致的实寒证,其治疗方法是()A,实则泻之H.虚则补之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E.阴病治阳48.“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A.阳偏盛B.阴偏盛C.阳偏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49.“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A.阳偏盛B.阴偏盛C.阳偏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50.“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51.

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52.五行学说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