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插管与企口管比较.doc

承插管与企口管比较.doc

ID:55706000

大小:2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5

承插管与企口管比较.doc_第1页
承插管与企口管比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承插管与企口管比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钢筋混凝土管的使用 一、制管工艺比较离心制管工艺采用塑性混凝土,成型后管壁结构是分层的,影响了混凝土的抗荷载能力;混凝土标号通常为C30,也可以做到C40,但管口的混凝土强调是低于管身的,不适合做顶管;成型时管模横卧在离心机上高速旋转,钢筋网随之运动,会出现两种影响管材使用寿命的情况:1、钢筋网有焊点不牢固时就会出现跑筋和漏筋现象,使管身局部出现无筋状态,2、成型后钢筋网很难居中,钢筋网是偏心的,也就是钢筋网的保护层不均匀;此工艺需要大量的模具来保证产量,每个模具的尺寸是存在偏差的,对开式模具长时间拆装使用也会出现较大变形,因此导致了管材的圆度、管口垂直度、管径

2、尺寸和管长尺寸等偏差较大,影响工程的安装质量,出现渗漏将导致路面下陷,对管线两侧的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悬辊制管工艺采用干硬性混凝土,管壁混凝土结构均匀,抵抗荷载能力良好;混凝土标号通常为C30、C40;成型时的噪音比离心工艺有所减小,操作现场的环境比离心工艺干净一些;缺点是做小口径管时要增加壁厚才能满足抗渗要求;离心工艺的一些其它缺点悬辊工艺同样存在;芯模振动工艺(内模振动工艺)此工艺采用半干硬性混凝土,立式布料内模振动并径向挤压成型,成型时通过对内模振动力和振幅的调整,以最佳的振动力密实混凝土,从而得到C50高强度的管体混凝土,使管道的抗荷载能力和抗渗性能较

3、离心和悬辊工艺有明显增强。同时此工艺的砼管钢筋网保护层均匀,不会出现离心、悬辊工艺钢筋网位移、跳筋、并筋、散筋等现象,保障了管材的使用寿命50年。由于立式芯模振动制管工艺采用的是内外两个整体管模,模具的刚度非常好不易变形,且一个规格只需一套模具,所以成型的砼管圆度、管径尺寸标准,管身没有合口缝,管内壁光洁度较离心工艺和悬辊工艺有了明显改善。另外,立式芯模振动制管工艺在混凝土入料结束后,在轴向方向对混凝土再次进行旋转挤压,更加有效的增加了管口的强度和垂直度,施工安装顺利。此工艺的砼管还是顶管的理想管材。质量有保障,不仅保障了今天同时也保障了明天。通过上面的三种砼制

4、管工艺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选择芯模振动工艺的砼管是英明之举,不增加投资却能提高了工程品质,何乐而不为!二、接口形式比较平口式接口平口管是砼管最早的一种接口形式,制造难度小,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较低;接口密封采用钢丝网混凝土抹带属于刚性连接密封效果差、抗震性能差,地基移位会使接口拉开,导致污水外流使路面塌陷受损,污水污染管线两侧的土壤和地下水,社会危害性大;管基要做混凝土基础;施工效率低成本较高,不能冬季施工,不能抢赶工期,所以平口管在市政排水工程中的使用量越来越少。承插口式接口承插式接口形式在我国80年代末开始推广,接口采用橡胶圈密封止水(滑动胶圈比滚动胶圈密封效

5、果好),属于柔性连接,接口插入深度80-100mm,接口相对转角1.5°,抗震性能好,可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管基可以选用砂石基础或混凝土基础,安装速度快。管道接头坑的深度不易控制,接头处回填不密实,受荷载时在承口与管身过渡处会应力集中,会出现环向裂缝,使用有不安全的隐患。所以大口径管不宜选用承插口接口,管径≤d1200时,接口宜采用承插口;柔性企口式接口柔性企口接口形式在我国90年代末开始采用,主要是口径≥d1200时采用。接口采用滑动式橡胶圈密封止水,是柔性连接,接口插入深度135mm,比承插口的深,接口相对转角1.5°,接口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可有效抵抗地基的

6、不均匀沉降;管基可以选用砂石基础或混凝土基础,安装速度较承插口更好操作更快,承插口管安装时要挖接头坑,无论是选用混凝土基础还是砂石基础,柔性企口管更易安装,效果更好、速度更快;柔性企口管的施工费用比承插口管低,承插口管的管槽比柔性企口管的管槽要挖的宽,这就增加了挖方填方工程量,大口径管尤为明显,所以选用柔性企口管可节约工程造价;承插口管安装接头坑的深度不易控制,回填时不易密实,管道承口过渡处应力集中,严重时管身会出现环向裂缝,影响管道使用寿命,柔性企口管的管身与基础接触很好,受到荷载力作用时均匀承担,所以使用更安全;承插口管的承口外壁是一个斜面,所以在砌检查井时

7、不易控制易发生渗漏,所以选用柔性企口管就会改善很多;柔性企口管也可做为顶管使用。通过上面的三种砼管接口形式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当管径≤d1200时,接口宜采用承插口;当管径≥d1200时,接口宜采用柔性企口;正确的选择是英明之举,不增加投资却能提高了工程品质,何乐而不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