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04701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5
《对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的认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的认识通过这几周对专业概论的学习,我对这个专业大致的了解了,刚进入大学的我什么都不知道,然而现在我知道这个专业将来可以去做什么,了解了本专业是以铸造、锻压、焊接为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较多工科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材料成形加工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成形加
2、工技术是汽车、电力、石化、造船及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基础制造技术,新一代材料加工技术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铸造、锻造及焊接等材料加工技术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技术。据统计,全世界75%的钢材经塑性加工成形,45%的金属结构用焊接得以成形。又如我国铸件年产量已超过1400万t,是世界铸件生产第一大国。汽车结构中65%以上仍由钢材、铝合金、铸铁等材料通过铸造、锻压、焊接等加工方法成形。对材料加工与成型的工艺的认识:材料加工与成型的工艺分类主要按照材料的种类可分为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非金属成型加工。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是指利用金属的塑
3、性变形来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组织性能的成形加工方法。金属塑性成形的一般特点是生产率高、生成效率高、节约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其中突出的优点为内部组织得以改善,性能提高。但也存在缺点,像通常需要较大的成形力,设备体积、吨位较大;为了提高被加工材料的塑性、降低成形力,有时需要加热,脆性材料、形状过于复杂的零件不能进行塑性成形。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可应用于以下领域,特别是重要的零件:汽车(连杆、曲轴、大梁、齿轮、轴等)飞机(发动机叶片、梁、框架等)大炮(炮筒).大学生毕业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
4、术和社会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未来方向分析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
5、一段时间内应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的体系建设(2)机械、材料、控制、信息等多学科融合与本专业建设的关系。(3)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专业实习基地的问题。(4)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关系。(5)专业教材建设的问题 发展趋势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既不完全是按照行业特点设立的专业,也不是按照学科特征设立的专业,因此其发展具有其特殊性。按照对目前本专业的情况及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估计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制造技术将成为本专业今后的主导技术发展方向先进制造
6、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消耗、敏捷及无污染生产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当今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制造技术向着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制造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综合考虑社会、环境要求及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铸、锻、焊技术目前正向着近净成形、近无余量加工、精密连接、微连接与微成形等方向发展,并由此构成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3]2.厚基础、宽专业将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
7、专业是一个具有典型材料学科特征的机械类学科,机械学科和材料学科的基础知识构成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这一特点决定了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然是宽口径的,而由机械学科和材料学科的基础知识共同构架的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也必然是雄厚的。随着老专业的融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本专业人才培养必然走向厚基础、宽专业的模式。3.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分类培养仍将占据主要的地位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还按照区分不同的专业方向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由老的铸、锻、焊专业向新的材料成形专业转型时还难以完全摆脱原
8、有的专业痕迹,另一方面,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还没有适应专业的变化,仍然按照行业特征来招聘人才。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并将随着社会和工厂企业的专业人才培训功能的建立和完善而逐渐发生变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