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03517
大小:8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5-25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试卷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根据本学科制定考试说明等)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姓名、班级、准考证号与本人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是否一致。2.答客观题时,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晋商具有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晋商是指发端于明初、发达于清代的山西商人群体。至明末清初,集中在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这一时期是晋商最辉煌的时期。五百年的晋商辉煌,得益于其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开放性。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使晋商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晋商开放经营的具体体现。为引进人才实行“经理制”。晋商商号职员的设置历来“因事设人”,从不“因人设职”。在普通员工的选择上,晋商秉持开放的人才选用机制和观念。因为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经营
3、模式难免出现管理效率低、内部运营成本高昂的弊病。晋商以开放的经营智慧,创新人事管理制度,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理制”,突破了所有者自身能力的限制,建立起高效、有序的运营机制。在“经理制”下,财东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授予掌柜资金运用权、职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委托掌柜具体管理。财东充分信任掌柜,令其放手经营。“经理制”打破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闭经营管理模式。经理人的选择突破了家族、宗族、本村的固有限制,是晋商开放意识在企业管理上的具体体现。为引进资金实行“股份制”。晋商的“股份制”萌芽于明代,大兴于清代。晋商早期实行的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和伙计制,远远不能满足
4、大商业、大流通下的资金需求。晋商适时调整,不拘泥于本家、本族、本地拓展融资渠道,广纳闲资,形成“股份制”这一开放的资本组织形式。开放的股本结构,使晋商突破单纯依靠自身资本积累的局限,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充实资本,形成互利共赢、风险共担、休戚与共的接近现代股份制的商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财东对企业财产控制权与财东个人财产控制权有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财东将其个人私有财产作为股本投入商号、票号,与其他出资者的资本融合为一体成为企业资本时,便失去了这部分资金的自由支配处置权。作为一种融资和收益分配制度,晋商股份制已明显不同于独资、一般合伙等传统
5、企业制度,而更多体现了现代企业精神,也体现出晋商开放的经营思路与高超的管理智慧。晋商还开创了“人身顶股制”这一独具特色的人才激励机制。经理的身股和财东的银股一样具有分红权,内部员工也有一定的身股,并据创造价值的大小酌情增减。这种将员工利己性动机与商号经营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制度设计,蕴含着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的开放的大利益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商在职员设置上往往是凭事用人,绝对不会设置闲赋的职位而人浮于事。B.财东充分信任掌柜,和掌柜一起管理资金运用、职员分配、业务经营等事务。C.“股份制”开放的股本结构,改变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
6、不分”的商业习惯。D.“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形式,使财东失去了个人私有财产的自由支配处置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三方面阐述晋商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深刻论述了“经理制”与“股份制”。B.文章由“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使晋商获得了发展动力,引出论证的分论点。C.晋商实施“经理制”的原因是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难于管理。D.晋商实行的“股份制”,作为一种融资和收益分配制度,体现了现代企业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末清初,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得益于企业制度的开放性。B.晋商采用所
7、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理制”,打破了传统血缘关系的封闭管理模式。C.如果晋商的资金能够满足大商业、大流通的资金需求,就不会实行“股份制”。D.晋商将员工利己动机与商号经营效益结合在一起,激励员工创造利益的积极性。(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