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沉井支施工.doc

基坑沉井支施工.doc

ID:55698397

大小:2.65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5

基坑沉井支施工.doc_第1页
基坑沉井支施工.doc_第2页
基坑沉井支施工.doc_第3页
基坑沉井支施工.doc_第4页
基坑沉井支施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坑沉井支施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坑沉井支护施工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主楼地下二层,地上多层,地库一层;地下水位较高,初见水位在地表下2.40~3.20m(绝对标高45.69~46.63m),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在地表下2.70~3.70m(绝对标高为45.29~45.76m)。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从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每年的丰水期。基础持力层位于第四粉土夹粉质粘土层(地勘),集水井、轻型井点降水效果均不理想。二、设计概念:以8#楼电梯基坑为例1、电梯基坑底标高-8米,基坑底部为下沉承台,承台高度0.9米;由于基坑边壁涌砂严重,

2、很难挖至设计标高,也制约了整个工程的进度;2、用传统的砌砖胎膜(先支顶后砌体)、抹灰、防水层施工的工艺,很难达到阻流砂、渗水的效果,而无法防水层施工;3、基坑周边布设轻型井点降水,效果不明显,而且妨碍施工,且周期长;4、用混凝土做沉井壁,能解决以上问题,基坑开挖中减小了挖、运及回填土方量,故大大减小了深基坑开挖工程造价,同时缩短工期。可有效消除了在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塌方等安全事故;沉井结构截面尺寸和刚度大,承载力高,支护稳定性好,减少了承台模板投入及模板安装工序;流沙现象越强,其优越性越明显。三、工艺原

3、理1、首先根据工程需要将地下水水位降低至合适位置,并在承台设计坐标位置上制作足够刚度的沉井备于支护,之后再进行基坑开挖。2、工艺流程管井井位及沉井放样沉井预制基坑开挖、沉井下沉至设定标高沉井封底。3、施工程序1)制作程序:场地整平→放线→夯实基底,抄平放线验线→铺砂垫层→绑沉井身钢筋→支井身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下沉;2)下沉程序:下沉准备工作→设置垂直运输机械→挖土下沉→观测→纠偏→沉至设计标高、核对标高→浇筑封底混凝土→承台施工。4、沉井制作1)沉井采用钢筋混凝土,高度以承台高度为准;2)沉井

4、一次制作下沉,以减少沉井自由高度,增加稳定,防止倾斜;3)沉井制作采取刃脚方法,有利于下沉;4)浇筑的沉井身混凝土应密实,外表面平整、光滑。突出井壁面部分应在拆模后铲平;以利防水和下沉。5、沉井下沉1)下沉前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2)小型沉井挖土多采用人工或风动工具;大型沉井,在井内用小型反铲挖土机挖掘;3)挖土须分层、对称、均匀地进行,一般在沉井中间开始逐渐挖向四周,每层高0.4~0.5m,沿刃脚周围保留0.3~0.5m宽的土堤,然后沿沉井壁,逐层全面、对称、均匀的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

5、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匀垂直挤土下沉,使其不产生过大倾斜;4)沉井下沉观测方法为在沉井筒内按4等分或8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线坠一个,对准下部标板来控制。观测时间,每班三次,接近设计标高时两小时一次。随时掌握分析观测数值,当线坠偏离垂线达50mm或标高差在100mm,应立即纠正。挖土过程中可通过调整挖土标高或外力进行纠偏;5)筒壁下沉时,外测土可能会出现下陷,并与筒壁间形成空隙,一般干筒壁外侧填砂,以减小下沉的摩阻力,并减少了以后的清淤工作。雨季应在填砂外侧作挡水堤,以阻止雨水进入

6、空隙,防止出现筒壁外的摩阻力接近于零,而导致沉井突沉或倾斜的现象;6)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防止超沉;7)沉井下沉出现倾斜,如调整挖土仍不能纠正时,可加荷调整;8)沉井挖出之土方用吊斗吊出,运往弃土场,不得堆在沉井附近。六、沉井封底1)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即可进行封底;2)封底采用浇筑一层30cm厚C25混凝土垫层,在刃脚下切实填严,振捣密实,以保证沉井的最后稳定,达到50%强度后,可以绑扎承台钢筋;3)沉井底部韧角方向及刚度应满足要求;七、安全要求1、沉井挖土应分层、分段、对称、均匀地进行

7、,达到破土下沉时,操作人员要离开刃脚一定距离,防止突然性下沉而造成事故。2、沉井内土方吊运,应由专人操作和专人指挥,统一信号,预防发生碰撞或脱钩八、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砂管井井点降水配合沉井支护施工,操作和管理到位,施工方法明确,整个深基坑开挖过程,能保证基坑的安全性,在缩短工期的同时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2010.09.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