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教于学,培养能力.doc

融教于学,培养能力.doc

ID:55695685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5

融教于学,培养能力.doc_第1页
融教于学,培养能力.doc_第2页
融教于学,培养能力.doc_第3页
融教于学,培养能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融教于学,培养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融教于学,培养能力朱崇伦我今年所教的高三(3)、(4)两个毕业班,是市奥班,从高中入学来看:是比普班好乂比省奥班差的两个班级。从2000年接手至今年高考结束,期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及高三(4)班的班主任工作。经过三年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2003年的高考中,我所教的两个班的数学取得了优异成绩。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的正确领导、高三数学备课组的团结协作、务实进取,更主要的是自己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与创新,为了今后更好地搞好数学教学工作,下面从三个方而谈谈自己三年来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一、融

2、学法于教法之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学习乂是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反过来,学生的学法乂为教师的教法提供依据。教法是学法的导向,学法是教法的目标。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观念与做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我的教学观。课堂教学主要是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主要体系,外加学生的“思”与“悟”等构成的多要素的整体;如何把“教”与“学”的体系调整到最佳状态,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完善与追求的,可以说谁能找到这个最佳点

3、,谁就能在开发智力、训练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我尝试的做法是:(1)变教师的“主讲"为教师的灵活“引导”。主讲意指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活动,他的侧重点是向学生明示知识与方法,较注重结果的教学,引导意指教师要善于置疑、设问,弓I导学生思考,较注重过程的教学。也就是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结果”的教学,而应该重视“过程”的教学。(2)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思考。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应是学生只注重认真听、仔细记的过程,而应是在课堂上力求从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根据反馈信息,有的放矢

4、地进行教学过程。(3)变只重学会为注重会学。即山只注重教法转变为同时注重学法,山只注重学会知识转变为更注重能力培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通过学生的白主学习、思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2.我的学生观。在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现在,新的学生观是对“教师讲为中心”的否定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为此我不断地探索、调整,逐步使我的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1)学生的地位有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2)课堂教学民主化。对待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不应大包大

5、揽,而应放手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释疑,进而找出正确的结论;民主的主要表现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而不应把学生〃物化〃为装知识的袋子,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造就了亮丽的鹅卵石",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无不昭示这样一个规律:民主宽松的教育,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是一种最有利于学生白我发展的教育。展示出一个学生做出的典型错误,并引导学生剖析或展示学生解题中思维受阻的症结并剖析之。(3)要给学生多说、说错的机会,并认真分析思维受阻的原因。记得我在高三后

6、期的综合习题讲评课上,我就展示了高三(4)班一名学生问我的一道解儿综合题,在问我的时候,他说他想了三个办法,都没行得通,后来我在课上就展示是了他的想法,并引导大家一起讨论,结果他的三个想法都行通了。这节课我记忆犹心,自认为也是我高三所上的最好一节课之一,山此我想,教师善于给学生创造一个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在允许学生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总之,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的本质在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教学中只

7、有将教法与学法的有机融合,教法服务与学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的思想,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1.营造创新情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传统教学强调:“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创新意识的提出要求我们:“不但教师要有一桶水,而旦还要造就学生拥有十桶水”,这是教师的难题,也是教育的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能莫守陈规,即不能把教学变成“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技巧的归纳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技巧的反复熟悉

8、者”。否则,就会走入“应试教育”的老一套。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与可能性,积极担当组织学生创新活动的设计者和促进者,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设置创新的情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在讲双曲线的定义时,如果直接给出定义,再做儿个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了事,当然这样做,学生也能较好的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创新的体验;这时教师若能设置创新情境、积极引导,则可形成创新氛围。我在讲双曲线的定义时,是这样安排的:课前我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