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94818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5
《花椒芽苗生产关键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花椒芽苗生产关键技术王桂香(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农业局,山东临沂276000)摘要介绍了花椒芽苗及其特点,从种子处理、种子催芽、生产场地选择、播种、生产管理、采收上市等方面总结了其生产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花椒芽苗生产常见问题与预防技术。关键词花椒芽苗;培育;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S6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8421(2011)06-770—011花椒芽苗及其特点1.1花椒芽苗花椒嫩茎芽具有独特的麻香味,可以热炒、凉拌、油炸、涮锅,每1kg花椒嫩芽干重中含蛋白质87.3g、碳水化合物21.1g、纤维素15.8g、脂肪8.41g、胡萝卜素
2、179.6mg、VB11.23mg、VDO,03467mg、钙933mg、铁73mg、磷1700mg,所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244.78g。芽苗菜作为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的一类新兴蔬菜,以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无污染,无公害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花椒芽苗菜是利用一年生花椒苗木假植或密植栽培而采收的嫩枝、芽、叶梢,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纤维素、胡萝卜素、尼克酸等多种有益成分,而且具有独特的麻香味,是芽苗菜中的珍品。1.2花椒芽苗种类适合花椒芽苗生产的品种有无刺花椒、大红袍、大花椒、小红椒等。选用当年的新鲜花椒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种子纯度、
3、净度高,籽粒饱满且无任何污染。1.2花椒芽苗生产特点花椒种子是食用调料的废弃产品,每1kg花椒种子可产芽苗菜2.5左右,按市场价格种子30元/、每种芽菜100元/计算,花椒种子可增值220。花椒芽生产不需要付出较大体力劳动,男女老幼均可,设备简单,可以家庭生产,也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集约化生产,适合作为一种特种蔬菜开发利用。2花椒芽苗生产的关键新技术2.1种子处理花椒种子皮厚、坚硬,富含油质,透水透气性差,发芽困难,必须处理后再播种。将当年采收的新种子取出,与8倍左右的潮湿细沙、土混匀,放在2〜4°C的低温下,保持空气相对湿度6。%,贮藏
4、半年后使用。种子水分蒸发的作用,透性差,吸水慢,是种子发芽的主要障碍因子,播前需要经过处理和催芽。花椒种子空粒较多,占50%以上,处理前先要进行水选,除去空粒和枇粒,对颗粒饱满的种子进行脱油处理。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入0.3%漂白粉溶液中浸种30min,或用0.01%高镒酸钾溶液浸泡15rain,进行漂洗消毒,然后用清水漂洗后凉干备用。种子脱油处理:配制1%碱水或1%洗衣粉溶液,将花椒种子倒入溶液里并用木棒反复捣搓去油,直至种皮无油质时捞出晾干。另外可采用开水烫种法处理种子,将花椒种子放入容器中,加入100〜C开水,边加水边搅作者简介收稿
5、口期拌,待水温降至50%左右时,浸泡12h左右捞出种子备用。1.2种子催芽将处理过的花椒种子倒入赤霉素溶液(浓度为400ms/kg)中浸泡一昼夜,清水漂洗后用3层干净的湿布裹好,放在干净、无污染的容器里,种子厚度以10cm为宜,在25〜C的湿润、黑暗条件下催芽,每隔5h用清水冲洗1次。夏季4d左右、冬季在温室内6d左右,种子露出3mm左右的胚根时即播种。1.3生产场地的选择花椒种芽菜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C,当平均气温高于18~C时,可在露地进行生产,冬季、早春可利用口光温室等保护地设施进行生产,室内通风条件良好,具备充足优质水源
6、。2.4播种育苗盘用前必须清洗消毒,底层铺1层无纺布,浸湿,将草炭土和椰糠按1:1比例混合作为培养基质铺在无纺布上,厚度为1〜2em,均匀播撒催过芽的种子,上面盖1层0.5〜1.0cm厚的基质,浇足水,覆盖塑料薄膜和报纸遮阴。2.5生产管理白天温度控制在25°C左右,夜间温度维持在15~C左右,每隔6h给育苗盘喷水。播种2d后在水中加入0.2%的尿素溶液,喷水要仔细、缓慢、均匀、全面。在保湿、保温、遮光条件下培养。出苗后要注意防止发生病害,避免低温高湿现象,将湿度控制在60%—70%,遮光培养至芽苗2叶1心开始有光培育。2.6采收上市见
7、光2d后,芽苗株高10cm左右,根茎叶尚未木质化或纤维化,芽苗全部变成翠绿色时及时采收,此时将花椒芽拔起后洗净种壳和基质,每盘产量为1kg左右,捆成小把儿装箱进入市场销售。3花椒芽苗生产常见问题与预防3.1环境控制要求生产环境洁净、通风良好;注意小水勤喷,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花椒芽生产中不能使用农药。1.2苗盘选择苗盘选择以60cmx30emX8enl为宜。否则芽苗易倒伏。1.3采收为了刺激株体下部侧芽、潜伏芽萌动,提高芽苗菜产量,可以先采收主干顶部的嫩芽梢,包装或扎成小捆上市。3.3贮藏暂时贮藏的,适当喷水,在厂C低温下可保
8、鲜1周。参考文献[1]邓振义.花敞嫩芽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1):17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