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辨治体会.pdf

脾胃病辨治体会.pdf

ID:55681796

大小:176.6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4

脾胃病辨治体会.pdf_第1页
脾胃病辨治体会.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脾胃病辨治体会.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年11月河南中医November2013第33卷第11期HENANTRADIT10NALCHINESEMEDICINEVo1.33No.11脾胃病辨治体会臧海洋(新沂市中医院,江苏新沂221400)摘要:脾胃病的核心病机是脾失运、胃失和、肝失疏,脾、胃、肝生理功能异常是脾胃病病变的基础,运脾和胃疏肝法是治疗脾胃病的通法.临床上根据病、证的特点遵循病变脏腑的临证表现适当加减,疗效满意。关键词:脾胃病;运脾和胃疏肝法;胃复康方本文引用:臧海洋.脾胃病辨治体会[J].河南中医,2013,33(11):1928—1929.中图分类号:112

2、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1—1928—02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痛、痞满、呕吐、胁消化吸收输送营养的功能。若脾胃升降失调,脾气运化失痛、泄泻等多种消化性疾病,病种繁多、症状多样。笔者临证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纳呆,呕恶或呕体会到脾胃病的治疗应重视脾胃肝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特吐、嗳气、脘腹胀满等病症。反之,若饮食不节,食滞胃院,浊点及相互关系,认为脾胃病的核心病机为脾失运、胃失和、肝气不降,也同样影响脾气升清与运化,出现腹胀、泻泄等病失疏,故运脾和胃疏肝法为治疗脾胃病的通法

3、,自拟方胃复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康方为其治疗良方,介绍如下,以飨同道。在上,则生嗔胀”就是对脾胃升降失调的病理概括。肝属木,脾胃属土,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脾升胃降,全赖1脾宜运、胃宜降、肝宜疏是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肝辅之也。如《血证论》云:“肝主藏血⋯⋯其所以能藏之括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脾宜运: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皆可导致“土壅木郁”“土虚木贼”之全身的生理功能。《素问·经脉别论》言:“食气入胃,散精证。《知医必辨》日:“

4、人之五脏,惟肝易动而难静⋯⋯肝气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一动,即乘脾土,作痛作胀,甚至作泻。又或上犯胃土,气逆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说明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作呕,两胁痛胀。”三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出现多种脾全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脾的这种生理功能,即《素问·胃病证。厥论》所言:“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3运脾和胃疏肝法为治疗脾胃病的通法胃宜降:胃为水谷之海,属六腑之一,《素问·五脏别论》日:“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不能满”,胃气贵在和顺通脾胃病病位在中焦,病变脏腑为脾、胃、肝。《临证指南降,

5、胃气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如明代医家吴昆言:医案》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醒胃必先制肝,“脾胃宜利而恶滞”,是对脾胃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因为脾培土必先制木”“胃痛,邪干胃病也。为肝气相乘尤为甚,以胃居于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从脾脏与胃腑的之问木性暴且正克也”,可见在本病的治疗上,治脾胃勿忘疏肝,关系来看,脾主升清阳、运化水湿而统摄血液,胃主降浊阴、治肝顾护脾胃,不能有所偏颇。《金匮要略》言:“见肝之病,受纳水谷而腐熟下行,共同形成了“脾升胃降”的生理格局。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笔者临证多年根据肝宜疏:

6、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促进脾胃之气的脾、胃、肝的生理特点及脾胃病的病因、证候特征,归纳出脾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等功能。脾胃的运化功能与肝气的疏胃病的核心病机为脾失运、胃失和、肝失疏,病则俱病,治则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肝气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脾胃的同调,即运脾和胃疏肝法。本法为治疗脾胃病的通法,临床运化功能、胆汁分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上根据病、证的特点遵循病变脏腑的临证表现适当加减,疗脾胃肝同居中焦,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调效满意。畅全身气机,如《血证论》日:“木之性主疏泄,食气人胃,全4自拟胃复康方为治疗脾胃病的有效

7、方剂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自拟胃复康方为笔者针对脾胃病精心组合而成,临证加2脾胃肝生理功能的异常是脾胃病病变的基础减治疗胃痛、胃胀、痞满、泄泻、胁痛、呃逆等多种消化性病脾胃肝生理上相互作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脾胃属土,证,涉及到现代医学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同居中焦,共同完成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与输布。胃主受纳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多种疾病。腐熟,脾主运化转输。胃与脾一纳一运,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方药组成:白术30g,枳实15g,党参12g,山药15g,茯苓15g,延胡索6g,川楝子6g,半夏6g,蒲黄10g,五灵

8、脂6g,炙甘草6g。临证加减:郁热者加栀子9g,连翘6g,腹泻收稿日期:2013—06—24重用山药、茯苓为30g,反酸加煅瓦楞15g,黄连3g,湿重加作者简介:臧海洋(197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