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鳞状细胞癌.ppt

膀胱鳞状细胞癌.ppt

ID:55664263

大小:185.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5-23

膀胱鳞状细胞癌.ppt_第1页
膀胱鳞状细胞癌.ppt_第2页
膀胱鳞状细胞癌.ppt_第3页
膀胱鳞状细胞癌.ppt_第4页
膀胱鳞状细胞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膀胱鳞状细胞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膀胱鳞状细胞癌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squamouscellcarcinomaofbladder别名epidermoidcarcinomaofbladder;膀胱表皮样癌;膀胱棘细胞癌;膀胱角化性癌;膀胱鳞癌类别泌尿外科/泌尿生殖系肿瘤/膀胱肿瘤ICD号C67概述膀胱鳞状细胞癌又称表皮样癌、角化性癌、棘细胞癌等,比较少见,占膀胱肿瘤的1.6%~7%。但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埃及和非洲较常见,可达55%,它们被特称为“血吸虫性膀胱癌”。非血吸虫性膀胱鳞癌通常由膀胱结石、长期留置尿管或膀胱憩室所引起的慢性刺激所

2、致。高达80%的截瘫病人有膀胱鳞状上皮化生,其中约5%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该病进展快、预后差。流行病学鳞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鳞癌占膀胱癌的百分率,英国1%,美国3%~7%,埃及75%。在埃及80%鳞癌与血吸虫病慢性感染有关。综合我国近年5503例膀胱癌,鳞癌占2.5%。膀胱鳞状细胞癌发病年龄较大,比膀胱移行细胞癌晚5~10岁,约75%发生于6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女性,国内统计比例为1∶5.6~6。病因慢性尿路感染是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主要病因,在90%~93%的膀胱鳞状细胞癌病人的尿中,可长期有脓细胞和

3、白细胞存在。慢性炎症刺激可使移行上皮鳞状化生、细胞间变、癌变。也有认为感染后有的细菌将硝酸盐转变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盐和亚硝胺,进而引起癌肿。膀胱内结石、导尿管等异物刺激也为鳞状细胞癌的重要病因。膀胱结石合并鳞状细胞癌率为0.074%~9.9%(Sarma,1970;Bessette,1974),然而鳞状细胞癌合并结石率高达2.77%~47%(朱良春,1980;张思孝,1987)。病因结石长期刺激可引起组织细胞增生、癌变。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慢性刺激亦可引起癌肿发生。Kaufman(1977)报告62例脊髓损

4、伤病人,留置导尿管10年以上者80%有膀胱鳞状化生,6个月~10年者42%有膀胱鳞状化生,而未放置导尿管者膀胱鳞状化生率仅为20%。留置导尿管10年以上的25例中5例发生鳞状细胞癌,而且同时有弥漫性炎症、鳞状上皮化生和膀胱原位癌。表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异物等互为因果,常同时存在,均可引起膀胱移行上皮鳞状化生、细胞间变、非典型增生、导致癌变。病因埃及血吸虫病流行的埃及、非洲、中东地区,膀胱癌的膀胱壁中70%可查见血吸虫卵,故认为埃及血吸虫感染为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病因之一,但其致癌机理尚不明确,膀胱黏膜白斑病

5、等病变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进一步发展为癌肿。发病机制膀胱鳞状细胞癌起初常为扁平状或轻度隆起,浸润性生长,呈实体团块状,溃疡型或乳头状。多单发,也可多发。病理检查以纯鳞癌多见,伴有移行细胞癌和腺癌等成分的混合癌约占1/3。组织学特点为角化细胞出现,大癌肿鳞状细胞呈片状,排列不规则,有同心性排列的角化细胞——角化珠。根据鳞状细胞分化的程度可分为Ⅳ级,Ⅰ级:细胞高分化,极类似正常或化生的鳞状上皮细胞,有角化珠形成,轻度核仁异常;Ⅱ级:发病机制癌肿呈实性生长,有广泛角化和角化珠形成;Ⅲ级:角化仅限于个别细胞且偶有角

6、化珠;Ⅳ级:具有大的透明细胞,少见的低分化鳞状细胞。小细胞型鳞癌,细胞分化很差,类似肺的雀麦细胞癌,伴有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珠。血吸虫引起的鳞癌,常可见有两个胞核的巨细胞。临床表现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约80%出现血尿,以全程肉眼血尿为主。有膀胱刺激症状者约占70%,以尿痛为主,特点为症状重,药物不能缓解。排尿不畅和尿流梗阻者发生率也较移行细胞癌多见。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检查潜血阳性。2.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尿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移行细胞癌高。其他辅助检查1.膀胱镜可明确癌肿的位置、数目及大小,常表现为团块状、溃疡型

7、、菜花状或广基乳头状,表面不光滑,可有出血、坏死。周围有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伴有结石时可见结石区膀胱壁片状隆起或溃疡。2.IVU能显示膀胱内充盈缺损及了解上尿路的情况,有助于临床分期。3.B超扫描显示膀胱实性,回声不均质团块,边界不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鉴别诊断膀胱癌的主要症状为血尿,膀胱癌的鉴别诊断亦主要是血尿的鉴别。而引起血尿的疾病和原因非常之多,除泌尿系统及其邻近脏器病变外,还有全身性多种疾病。现就常见主要疾病的鉴别要点简述如下:1.肾、输尿管肿瘤肾、输尿管与膀

8、胱的胚胎学来源相同,其上皮的组织学形态及功能基本相似,上皮性肿瘤的发病原因、生物学行为亦相同。肾、输尿管上皮性肿瘤的主要表现为血尿。血尿的特点为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血尿,与膀胱肿瘤相似,而且这类肿瘤可同时或单独存在,须注意区别。鉴别诊断膀胱癌的血尿可能伴有膀胱刺激症或排尿不畅,血尿呈片状或不规则形,色多鲜红,可伴癌肿坏死脱落而排出“腐肉”块。而肾、输尿管的血尿不伴有膀胱刺激症状,色多暗红,血块为输尿管铸形的条状或蚓状,无“腐肉”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