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62634
大小:4.15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5-23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衣服》说课稿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衣服一、教学设计分析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评价设计五、教学策略与建议说课提纲六、教学资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植物资源》中的第二课。是前面学生认识了“布料”,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来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与它们息息相关,我们要珍惜动植物资源。一、教学设计分析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三个环节: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拓展活动。旨在提示学生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材料和心理上的准备。“搓一搓、捻一捻”:隐含学法指导,渗透了科学探究方法。
2、“拆开毛线看一看”,意在提示学生研究毛线的内部构造和材质。将棉条和毛线放在一起来研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棉花与毛线之间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认识到材料不同其性能也千差万别,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衣服等成品也会性能各异,从而为下一步的深度研究做好了铺垫。•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来自哪里?课本设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材料变成衣服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天然材料和衣服的联系。教科书以棉布和丝绸作为研究内容,其目的就是分别从植物、动物两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天然材料和衣服的联系,从而
3、感受到动物和植物都是资源,体会出动物和植物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将课内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唤起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同时增强亲子情感。(二)学情分析1.认知特点与知识储备(1)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自控能力差,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能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并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都较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2)在二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知识经验中,储存的与衣服相关的信息,大多数局限于衣服的款式、颜色等,少数同学知道衣
4、服的面料是不一样的,调查发现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将衣服与动、植物资源联系起来。2.困难与障碍(1)二年级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材料、资源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与实际的衣服的联系几乎没有,而且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对棉花和蚕的认知极少,对衣服材料的成分的认知较困难。(2)二年级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较低,需要方法的指导。(3)二年级的学生小组交流的实效性较低,要加以规范、指导。一、教学设计分析1.通过探究知道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2.通过探究初步了解来自动物、植物的天然材料变成衣服的简单过程。1.在教师的指导
5、下,能够对衣服的天然材料的来源进行简单的猜想假设。2.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做衣服的天然材料的来源,并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分析、解释。1.通过学习能保持对自然现象和动植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分析衣服来源学习中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3.交流、讨论衣服来源过程中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礼貌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能进行合作探究。知识目标探究目标态度目标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通过学习衣服材料的来源,意识到我们的生活需要从自
6、然界中获取资源。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意识。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能用眼、手等感官及其他工具观察、记录,初步认识制作衣服的材料,并做出简单分析。2.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衣服的天然材料的来源,认识到人类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由动植物到衣服的过程,意识到人类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教法建议:建议用1课时完成。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教学中建议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观察、归纳总结,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在学生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学
7、习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建议本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灵活性、趣味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采取观察记录法、小组合作法为主,搜集资料法(上网搜索、询问家长等)情境创设法、表达与交流等为辅助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拓展视野,打开思维,在身边的天然材料和衣服制品之间找到联系,了解制作过程,最终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认识,明晰人对大自然的依赖性,提高珍惜资源的意识。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趣味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
8、--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展示交流----汇报总结----拓展延伸-----激发情感等一系列具体切身的体验,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完善。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