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58241
大小:539.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3
《回忆与死亡——《呼兰河传》忆乡模式下的死亡意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第2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13第26卷JOURNALOFHAINANNORMALUNIVERSITYGeneralNo.128(总128期)(SocialSciences)Vo1.26回忆与死亡——《呼兰河传》忆乡模式下的死亡意识杨碧彀(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Iz/571158)摘要:《呼兰河传》对故乡的自然面貌、民俗人事的回忆,构成了忆乡模式的基本框架。死亡意识通过忆乡模式而呈现。死亡意识所包含的死亡情感、死亡本质与死亡价值都在忆乡模式的统摄下完整地统一,使小说获得了区别于其他乡土小说的更广大的阐释空间与文化意义
2、关键词:《呼兰河传》;死亡意识;eL乡模式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10(2013)一02一fJ060—07作为萧红晚期的重要文本,《呼兰河传》的死亡下几个方面的呈现。意识较之早期的《生死场》而言,还有待研究者的更(一)自然多发现。《生死场》中对“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与《生死场》的开篇描写了格调较为缓和的麦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死亡描写深入人场自然景观不同,《呼兰河传》的开篇第一章,作者心,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对《呼兰河传》死亡意识的开就通过车夫、卖豆腐的人、卖馒头的老头等人在寒掘。而《呼兰河传》在死亡意识的
3、表现上,的确呈现冬里的语言和行为,着力介绍了呼兰县城特殊的自出诸多与《生死场》不同的面貌。格非就曾指出,然环境——严酷的天气:“严寒把大地冻裂“《生死场》里面写到的生死是非常难、非常狰狞的,了”.[3]347“天空是灰色的⋯⋯而且整天飞着清但是《呼兰河传》里面的生死就变成了日常化雪”、[]。“远望出去是一片白”。[。]。∞第一章末,又的。”⋯确实,《呼兰河传》中在忆乡模式统摄下的死对这样的自然环境作了对应的渲染:“冬天,冻掉了亡意识更为自觉,也更为成熟。人的耳朵,⋯⋯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_3I3这种极具冲击力的描写手法,将呼兰县城一乡土
4、记忆:东北地域文化的寒冷与荒凉像泼墨一样一览无余地淋漓渲染,由乡土记忆是现代作家割舍不去的精神食粮,此展开了故乡呼兰独特的表征:在这个极为寒冷的“对于漂泊的中国作家而言,乡关之恋已是深入骨场域里,自然生命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髓的情感。”_2作为一名逃离故乡的现代游子,萧红东北大地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最明显的地域特的乡土情结既具有与东北作家群相通的共性,又深征,离乡若干年后,萧红对故乡的回忆仍然是被“寒含在经历人世冷暖沉浮之后的个人化体验。在《呼冷”首当其冲地充满。隐去了明确的时间叙述,仿兰河传》中,乡土记忆的高度释放,重现了作家曾生佛她的回忆
5、是顺着“寒冷”的线索而展开,“寒冷”便活过的东北故乡的地域文化,也与萧红的死亡意识是故乡留给她的最为强烈的印象。互相指涉,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作为表现死这样寒冷的回忆,也影响了萧红晚期的死亡意亡意识的承载体,《呼兰河传》的乡土记忆至少有如识。当她的回忆被大片的严寒所占据,生活在背井收稿日期:2012—10—13作者简介:杨碧薇(1988一),女,云南昭通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60离乡之中,忍受着颠沛流离的痛苦之时,人的生存中;另一方面,死亡又会不时激起人们的恐惧,这些以及对死亡的思考,便作为首要的话题,
6、以严肃而东北民间萨满教仪式给人们带来直观的死亡表演,自觉的形态呈现在文本中。他们借助各种消灾弥祸的办法,对自身惧死的心理另外一笔浓墨重彩的自然景观描写,出现在第进行形式上的安慰。由此可见,故乡这些为鬼而做一章第八节。这一节主要回忆了故乡的火烧云。的民俗,给萧红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在她对故与别的地方火烧云不同,“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乡的回忆中,诸多隐含死亡意义的民俗活动就占据多”,[3]373萧红的回忆很细致,不管是火烧云的颜了一整章笔墨。在童年时就亲历了这些民俗活动色,还是火烧云的形状,甚至是人们在吃过了晚饭的萧红,死亡意识也在她的心里根深蒂固。为
7、此,后的日常活动,均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如果说,东回忆起故乡的往事时,萧红一再说“人生何如,为什北大地的严寒气候映衬的是小说“生的残酷”的情么这么悲凉”。[3]379感基调,隐喻了死亡的悲苦,那么,回忆火烧云这一(三)人事自然景观则映衬了《呼兰河传》中的另一条情感基在《呼兰河传》这幅浩繁的东北画卷中,人事是调,即“生的快乐”。“生的残酷”与“生的快乐”,又作者描写的重头戏。小说集中塑造了“我”、祖父、构成了生命形态的两个方面,在对立而统一的生命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王大姑娘等人物形形态中,死亡意识的内涵得以更深化的挖掘与扩象。这些人物莫不与死
8、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展。“我”和祖父都在见证着呼兰河人民的死亡,后来,(二)民俗“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