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煤田牛栏山井田15煤层稳定性及可采性分析-论文.pdf

龙永煤田牛栏山井田15煤层稳定性及可采性分析-论文.pdf

ID:55645283

大小:214.7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2

龙永煤田牛栏山井田15煤层稳定性及可采性分析-论文.pdf_第1页
龙永煤田牛栏山井田15煤层稳定性及可采性分析-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龙永煤田牛栏山井田15煤层稳定性及可采性分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喀鬟gl耄术龙永煤田牛栏山井田15煤层稳定性及可采性分析张健春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文章阐述了牛栏山煤矿15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和川标志度小,向SE方向倾伏,延伸长度约800米,两翼倾角上部陡立,有倒转现层特征。同时,通过对影响煤层赋存状况较大的5号倾伏向斜、4号倾伏背象,下部较缓,轴面扭曲,轴部受F:断层切割。由于受强烈挤压,轴部次斜、FF.,断层等地质构造,以及钻孔和井巷揭露资料等综合研究分析,认一级褶曲特别发育,地层破碎,煤层普遍有变簿现象,煤层连续性和稳为15号煤层在个别块段的稳定性较好,属局部可采煤层,具有一定的经济定性差。

2、东翼上部受F,断层影响,导致该区域15煤层普遍变簿,煤层连开采价值。续性较差。【关键词】煤层特征;煤层稳定性;煤层可采性;地质构造3.2断层l5煤层主要受F、F。:等断层影响,其走向与褶曲轴向基本一致,多1.概况为高角度的正断层或逆冲断层,其次区域内由于断层发育及构造挤压,龙永煤田牛栏山井田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抚市镇北部,根据1976年l2小断层、小褶曲多,造成岩性破碎,根据井下揭露的地质资料,平均每百月福建省197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Ⅸ牛栏山井田地质勘探(最终)祥查米巷道可见4.O6条断层,由于断层多,造成煤层缺失或煤层局部变厚、报告》,牛栏

3、山煤矿主要开采P,t煤层,探明的可采煤层为3、7、l0、22、压簿等现象,破坏了原生煤层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5等五层。15煤层为极不稳定煤层,报告未计算储量l、Fl断层。Fl4为张性正断层,倾向210。左右,倾角约60。,落差牛栏山煤矿地质工作者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井巷工程揭露22-60米,延伸长度约700米,断层破碎带宽度1-4米,北部被F10断层切资料、井田内钻孔、槽探以及小煤开采收集的资料等进行认真对比、分割,向南逐渐消失。析和研究已初步掌握了15煤层在各块段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在+285标2、F.等断层。Fl2为张扭性正断层,倾向

4、1000m160。左右,倾角约高以上的三采区~1]+285标高以下的202采区15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等均4555。,落差35-100米,延伸长度大于1000米,破碎带宽度1-5米,被相对较稳定,具有一定的可采性。、F、F。断层切割。本文研究范围:东至F3断层,南至F,断层,北至+450标高,西至4.煤层稳定性及可采性分析F10断层,即三采区和202采区。煤层稳定性是指煤层厚度变化,结构变化及可采程度的总合。根2.地层及煤层特征据《矿井地质规程》第七条煤层稳定性的评定“簿煤层以可采性指数2.1地层(KM)为主,煤厚变异系数(r)为辅”的规定,

5、对l5煤层稳定性评述如15煤层属童子岩组三段第三亚段地层(Pt。)。下:2.2煤层(一)全矿井l5煤层结构较简单,灰黑色,金钢光泽,贝壳状断El,粉粒状块煤。全矿井l5煤层钻孔总控制点51个,其中13个钻孔煤层断失,总见煤煤质较好,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半亮煤次之。煤层最小厚度为0米,点38个,其中可采点10个,挤压尖灭点2个,26个不可采,井下巷道见煤点最大厚度为2.2l米,平均0.67米。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常含椭圆形铁8个,其中可采点3质、泥质小结核和丰富的植物化石(如:单网羊、栉羊齿、苛达等);间接15煤层KM=nl/n=13/46

6、=0.28顶板为一套厚层状细砂岩,厚度3-6米,层面含丰富的白云母片,中部为l5煤层r=S/M,100%=0.416/0.47*100%=88.5%一层厚度约0.60米的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煤层底板细粉砂岩,含根(二)三采区及202采区茎化石,有时变为簿层状砂岩,往下4—5米可见l5下煤层,再往下为一层15煤层钻孔总见煤点l1个,其中可采点6个,不可采点5个,巷道见0.6-3.O米的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煤点5个,其中可采点315煤层下距16煤层15米,上距10煤层46米。l6煤层顶板为砂质泥15煤层KM=nl/n=9/16=0.56岩,

7、含丰富的瓣鳃类化石及立体裂齿蛤,煤层直接顶板含小个体舌形15煤层r=S/M10O%=0.314/0.672*100%=46.7%贝,该特征井田内很稳定,是15煤层的良好对比标志。式中:n:井田内参与煤厚评价的见煤点数(要求分布均一有代表III3标志层:井田内15煤层顶板至l6煤层顶板真厚度约20米岩性组性);n1:其中煤厚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s:参与评价的各合特征非常稳定,为III标志层。见煤点厚度均方差值;M:煤层厚度平均值;3.地质构造另外,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牛栏山井田处于龙岩山字型

8、构造体系前弧西翼内侧,抚市向斜北D:《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及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规翼,离弧顶较近,由于受到向南压力和侧压力的强烈挤压,致使井田内定: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