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庙滩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论文.pdf

薛庙滩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论文.pdf

ID:55644951

大小:223.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2

薛庙滩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论文.pdf_第1页
薛庙滩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论文.pdf_第2页
薛庙滩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薛庙滩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6王世坤薛庙滩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2014年薛庙滩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王世坤(陕西省煤田地质局-A五队,陕西榆林719000)摘要i薛庙滩井田为榆神矿区新建的一处大型矿井,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是萨拉乌苏组,厚度21.95—51.40m,富抽性强。侏罗系碎屑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好。3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是延安组第四段底部砂岩,富水性弱,对煤矿生产建设不会构成危害。在局部的沟谷地段,煤层上覆基岩厚度较薄,地表水和萨拉乌苏组地下水会成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并可能形成突水渍沙地质灾害。论述了含水层特征及矿井充水因素,提出了防治水对策。关键词:水文地质类型;保水采煤(保

2、水开采);萨拉乌苏组;矿井充水因素中图分类号:TD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9X(2014)01—0026—03漫滩阶地,岩性为中细砂、粉砂及亚砂土。据民井调0引言查,井日出水量约在100~350m/d,富水性中等,近年来,榆阳区煤矿曾经多次发生突水事故,给水位埋深1~1.3m。水化学类型为HCO一Ca·Mg、矿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且给生态环HCO3-Ca型水,矿化度0.171—0.178g/L。境也会带来难以逆转的重大影响,从而使生态环境萨拉鸟苏组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于井田的西严重恶化。因此,防止发生突水灾害,促进保水采煤部及南部,

3、其上多被第四系风积沙覆盖,厚度变化较技术推广,是陕北地区煤矿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大,一般为2.50—44.73m,岩性为中细砂夹粉砂质薛庙滩井田位于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地处毛乌粘土,局部夹有含泥及腐植质粉砂条带和透镜体。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的接壤地带。地势北部较根据其赋水条件和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划分为两个富高,梁峁之上有少量黄土出露,西部及南部较低,地水等级。①水量中等至丰富的。分布在二道河两侧面高程1135—1220m,区内主要为风积沙地貌,由及井田的西南部,地势较为平缓,含水层岩性主要由固定沙、半固定沙及流动沙丘组成。矿区内地表水松散粉细砂、中砂等组成,由于受

4、古河道冲蚀的影系不发育,榆溪河支流二道河自北东向南西从矿区响,以二道河一线最厚,其厚度21.95~51.40m,富东南部流过,二道河年平均最小流量0.097m。/s,最水性强。水位埋深5.0~8.20m。据资料SZK303大流量0.12m/s,年平均流量0.108m/s。水文孔及SHD353民井抽水试验,降深6.22~9.01本文以水文地质勘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薛庙m,涌水量271.99~684.64m/d,单位涌水量0.389滩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对于矿井防~1.274L/s·m,渗透系数0.505~6.869m/d,水治水与保水采煤目标的实现具有一

5、定现实意义。化学类型为HCO.Ca型,HCO.Ca·Mg型,矿化度300.81~578.69rag/L;②水量贫乏的。分布于井田1含(隔)水层的西北部及北部,萨拉乌苏组地层变薄,一般厚1.501.1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4.50m,大部分地段水位埋深低于萨拉乌苏组地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于二道河层,故该层多透水而不含水,富水性极差。离石组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于井田的中部及收稿日期:2013—06—05东北部,为平缓坡状地形,赋水条件差,含水层岩性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编号:2011TG-01)作者简介:王世坤(1984一),男,甘肃庆阳人,2

6、006年毕业于湖北国主要为粉土质黄土,部分裸露地表,降水易于流失不土资源职业学院,助理工程师,从事煤田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易渗入,含水层厚度一般为7.44~64.04m,富水性第1期王世坤薛庙滩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27较差,水位埋深靠近滩地区较浅,一般小于10m。水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最据资料Y8水文钻孔抽水试验,水位埋深3.01m,降大日降水量为136.3mm。大气降水入渗后先补给深14.49m,涌水量81.99m/d,单位涌水量0.065松散层含水层,再通过含水层进入井下,故大气降水L/s·m,渗透系数0.24m/d,水化学类型为H

7、CO一为矿井间接充水水源。据锦界矿井工作面涌水量观Ca·Mg型,矿化度238.32~342.33mg/L。测分析,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降水时段关系密切,1.2碎屑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层一般矿井涌水量有随降雨滞后增大的特点。全区分布,含水层包括安定组和直罗组,在基岩地表水:煤矿范围内地表水有二道河和榆东渠,下30—50m范围内风化裂隙发育。因风化带未遭地表水人渗后先补给松散层含水层,再通过含水层切割,连续性较好,且上部为风积沙和萨拉乌苏组含进入井下,故地表水为矿井间接充水水源。地表水水层所覆盖,易于接受上部含水层地下水的下渗补对矿井充水影响表现为,当开采河流范围煤层,导

8、水给,富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