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40514
大小:365.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2
《辞约指博言近意远--从田父和乌江亭长看司马迁对项羽悲剧形象塑造-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4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Vo1.33,No.42014年8月JOURNALOFHETIANNORMALCOLLECEAug.,2014辞约指博言近意远——从田父和乌江亭长看司马迁对项羽悲剧形象塑造柳永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一文的末尾塑造了田父和乌江亭长这两个看似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一般认为。田父和乌江亭长的出现及其言行是司马迁的随意之笔,或仅认为是作者给项羽的生命设计了一个合理的终结,有时也对太史公在这一人物刻画方面有曲解的倾向或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以上看法对司马迁叙述的这一
2、细节在认识上有不足之处,因为,这样只注意到了文章表面的叙述,却忽视了作者在这两个人物背后隐含的思想与强烈的情感。正确地认识这种思想与情感,对读懂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及其创作思想是很必要的。关键词:《史记·项羽本纪》;田父;乌江亭长;项羽悲剧命运;爱与憎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末尾部分用很直夜渍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少的笔墨叙述了两个几乎不被重视的小人物——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田父和乌江亭长。在描写田父时,作者仅用了一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个字——“左”,亭长的描写也只占了很少的篇“左”。左
3、,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幅,而且在整篇文章中他们都仅出现了一次。就⋯⋯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字数篇章而言,在全文近万言中,数十个字似乎是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可有可无;就人物塑造来说,他们只是两个连姓名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也不曾得知的小人物。然而,作者却通过这两个以渡。”项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着墨不多的小人物,表达了他对项羽悲剧命运的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认识,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传主的评价以及隐含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在其后
4、的创作思想。正如白寿彝先生所说“司马于心乎?”乃谓亭长日:“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迁常利用对历史人物细节的描写,有时似是不经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意的捎带的叙述,而对历史人物的品评和对历史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问题的看法就表达出来了。”⋯汉军数百人。[]纵观项羽两次被围,又两次溃围,同样在面临一生死存亡的关头,所遇情形却截然相反。垓下溃、人物存疑与作者情感初探围后,逃至阴陵迷路,受田父欺骗,陷入大泽。致田父是项羽在“垓下之围”溃围出逃到“东城使汉军追赶,不得已间又领兵原路返回,逃往东快战”之间出现的一个小
5、人物,乌江亭长位于作城。百余从者仅剩二十八骑,自度不得脱,生还希者描绘田父之后的“东城快战”到“乌江自刎”之望第一次动摇。间。原文:据裴驷《史记集解》,阴陵县故城在濠州定远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从者八百余人,县西北六十里,东城县故城在濠州定远县东南五[收稿日期]2014—03—10[作者简介]柳永祥(1988一),男,在读研究生。古代文学先秦方向。73第33卷第4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8月十里。又《汉书·地理志》云:阴陵县属九江郡,者,犹翼得脱也,乃为田父所绐,陷于大泽;亭长言东城县亦属九江郡。按此说来,阴陵和东城一在甚甘,安不出田
6、父之计耶?羽意谓丈夫途穷宁战西北,一在东南,而且两地之问相距一百一十里之死,不忍为亭长所执,故托以江东父老所言为解远。田父欺骗项羽,让其“向左拐”(依韩兆琦先耳。”清代姚芋田也说:“项王之意必不欲以七生说)恰好与逃生的路径相反。项羽误听田父的尺躯随他手坑斩,观其溃围奔逐,岂不欲脱?绐闻欺骗,南辕北辙,“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之”。此亭长言,而又不肯上其一叶之舟,既又赐以爱马而处有疑:项羽与田父素昧平生,他们之间没有表现慰遣之,粗糙爽直,良可爱也”、“兵不厌诈,一田出任何矛盾冲突,田父为何要故意欺骗项羽,置之父,一亭长,为汉所遣置可知。”l6等等。于
7、死地?韩兆琦先生认为此处是“太史公极力突姚氏等人将项羽不欲东渡乌江看成是因为他出项羽被追击的偶然性,以寄托其无限同情。”】害怕亭长不怀好意,自己被亭长所执,“不欲以七此评合理,但是若再做思考,这种偶然的背后其实尺之躯随他手坑斩”,此说有待讨论,亭长为汉所也包含了一定的必然,即项羽自身的缺点和所犯遣置的说法也值得商榷。司马迁对项羽勇武的描的错误导致人心向背的因素。写,初发起时便杀会稽守,则“一府慑伏,莫敢项羽在“东城快战”溃围后,开始想到东渡乌起”;杀宋义,诸将“皆慑伏莫敢枝捂”;救巨鹿,诸江,后来乌江亭长也愿意只船相送,并希望他能够侯“莫敢纵兵”
8、等等,足见他的勇猛之处。若将上率江东十万之众东山再起。项羽绝处逢生,在后述认为是项羽在方盛之际的武功,后来在他失败有敌兵紧追不舍,前有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