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一没按计划完成的课.doc

教学案例一没按计划完成的课.doc

ID:55637252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2

教学案例一没按计划完成的课.doc_第1页
教学案例一没按计划完成的课.doc_第2页
教学案例一没按计划完成的课.doc_第3页
教学案例一没按计划完成的课.doc_第4页
教学案例一没按计划完成的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一没按计划完成的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案例:一节没按计划完成的课晋江陈埭民族中学向莉在上初一年数学(华东师大版)第二章的《有理数的减法》那天,我刚好是连堂课。我安排了第一节上新课,即组织引导学生探索出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计划第二节让学生完成一些拓展练习。在第二节上课开始,我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刚才第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这些题目都是课本上的或老师出的,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自编自解一道题吗?问题一出,课堂上先是沉静了一会儿,继而就有一两位学生跃跃欲试,我见时机已成熟,便叫了其中一位学生回答:2-(-1)=2+1=3。“老师,我来”另一位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回答了他的题目:(-3)-5

2、=(-3)+(-5)=-8。“老师,我还有”,“老师,我也想好了”……这时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学生怕错过了表现的机会,甚至站了起来。象这样高涨的学习气氛,从开学以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因为开学第一节课,我曾做作过一次问卷调查:(1)你认为你喜欢数学吗?在全班57名学生中,很喜欢数学的学生中只有16名,有点儿喜欢数学的占了31名,不喜欢数学的竟还有10名;(2)你认为你能学好数学吗?我给出的是几个选项,其中选择“不能学好数学”的学生竟还有11名。由此看出这个班学生学数学的心态需要好好调整。尽管每节课我都尝试用各种方式鼓励他们积极思维,积极发言,可一直收效甚微,一个个看起来都很老

3、练、沉稳,“金手难举”。象今天这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都已被调动起来,还真是难得,我得好好把握住这个契机,让他们过足表现瘾。于是,我便因势利导,满足了十来个学生的要求,但最后归纳的结果,发现所编的一些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为正数、负数甚至零各种情况都出现了,这也是我教学的初衷,我原本只是让学生巩固一下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接下来,我们……”我话还没说完(准备下面的拓展练习)。“老师,请等一下”坐在最后一排的个子高高的一个叫杨于露的学生(初一入学考试数学成绩是班里最高分)边举手边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刚刚教室里还热烈的气氛突然平静了下来,学生们的眼光都惊奇地投向了于露,并回头看看我,期待着

4、下一幕的情景。“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于露说。“哦?好!那你说说看”我只好把下面的练习暂时搁了下来。“在前面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的练习中,有一道题可用有理数的减法来做。”他边说边翻开课本P的练习第3题:填空:(1)()+(-3)=-8;(2)()+(-3)=8;(3)(-3)+()=-1;(-3)+()=0,并接着说:“当时我们是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来做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何不用减法来做?因为已知两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不正是用减法吗?这四道小题都是已知两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我们用和减去这个已知的加数就正好是另一个加数了。”“这样比用有理数的加法来做更快

5、!”其中一个学生补充说。“对!”又一个学生赞同说,并引领全班同学鼓起了掌声。“老师,我还有!”掌声未停,瞿静陵同学又举起了手。看到学生们这么高的情绪,我意识到看来这节课不得不改变我的教学计划了。于是我索性来了个推波助澜:“好,你也说说看!”“在P练习第2题也可用减法来做。”他站起来回答道。我一看,原来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这一节的一道练习,题目是:某天早晨气温是-3℃,到中午升高了5℃,晚上又降低了3℃,到午夜再降低了4℃,求午夜时的温度。“以前我们列的算式是加法算式:(-3)+5+(-3)+(-4),今天我们可列成减法算式:—3—(—5)-3-4。”静陵自信地说。“你能解释一下吗?

6、”我鼓励他说下去。他说:“把中午、晚上和午夜三个时段都看成是气温在降低,用早晨的气温三次减去所降的气温,就得到午夜时的温度。”“可是中午明明是升高了5℃,并没降低呀?”我追问道。“升高了5℃可看成是降低了-5℃。”他回答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我想知道他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接着问他。“因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分别用正数、负数来表示,所以升高了5℃就可表示成降低了-5℃。”他很干脆地回答说。听到这位学生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他已经把知识学活了,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在我的建议下教室里再次响起了赞许的掌声。这时时间只剩下10分钟了。“还有,还有,老师!”宋建雪也不甘示弱要发言。教室里

7、还是热烈不减,看来我这一节课计划好的拓展练习是彻底没机会派上用场了。于是我又让她说说她的题目。“老师,还记得在本章‘正数和负数’一节课的作业中你布置的一道思考题吗?”我想了一下,是有这么一道题目:A地海拔高度为-150m,B地海拔高度为-380m,哪个地方较高?高的地方比低的地方高多少m?全班同学在自己的作业本中也搜索到了这道题,开始重新思索起来。建雪说:“对于最后一问,我当时曾想到过用减法:-150-(-380),可一看到不会算,就怀疑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