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

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

ID:55637003

大小:1.88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5-22

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圈层?2、各圈层间通过哪些循环使彼此间进行联系与作用的?圈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大气生物地貌水文土壤材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海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少数耐旱植物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

2、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有文字记载,黄土高原就属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明清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思考:1、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使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加大生态恶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2、

3、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例:“砍伐森林”或“植树造林”来说明。例:我国西北内陆的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地貌等要

4、素的相互关系例:“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带给黄河下游的影响”实践活动:植被破坏河流:河流含沙量增加;水位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地下水:渗入的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动物:失去栖息地,被迫迁移。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贫瘠。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下水风化壳岩石圈土壤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土壤联系了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所以,土壤成为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土壤的形成过程就可以反映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2、影响因素: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人

5、类活动等1、成土过程: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风化作用低等生物高等植物人类活动耕作土壤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一)成土母质与土壤阅读教材,思考:1.何谓成土母质?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有肥力。而土壤具有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影响。物理性状: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母质颗粒较细土壤质地较细(粉砂、粘粒多,砂粒少)母质

6、颗粒较粗土壤质地较粗(砂粒多,粉砂、粘粒少)化学组成:母质的化学成分,决定土壤中化学元素和养分。基性岩母质土壤中铁、锰、镁、钙含量高(钙最高)酸性岩母质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主要分布在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东北黑土南方红壤西北荒漠土红壤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灰化土剖面(大兴安岭北端寒温带针叶林中)砖

7、红壤剖面(海南岛热带雨林中)活动:同样位于森林环境下,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土壤?(二)气候与土壤1、气候对土壤的直接影响: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哪个更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温暖条件下,化合物的分解速度远大于寒冷条件。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温暖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多)(二)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活动: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二)气候与土壤2、气候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