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4)溶液试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训练(四) 溶液
2、夯实基础
3、1.[2019·石家庄十八县二模]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豆浆C.蒸馏水D.碘酒2.[2019·石家庄桥西一模]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3.[2019·扬州]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集气瓶B.烧杯C.玻璃棒D.量筒4.[2019·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都是固体B.乳化能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C.20℃时,50g水中溶解了15
4、g硝酸钾,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D.搅拌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5.[2019·嘉兴]20℃时,把36g氯化钠放入64g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C.溶液质量为100g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6.[2019·杭州]如图Z4-1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5、 )图Z4-1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7.[2019·海南]如图Z4-2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图Z4-2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C.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然都是饱和溶液8.[20
6、19·廊坊安次一模改编]如图Z4-3是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Z4-3A.图中的错误操作只有③B.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不需要密封保存C.图中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⑤②D.按图中操作量取所需要的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0%9.[2019·贵港]已知甲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温度/℃10203040溶解度/g10.018.036.056.0按图Z4-4所示步骤进行操作:图Z4-4(1)甲属于
7、 (填“易”或“可”)溶性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7(2)在A~E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 (3)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g。 10.[2019·绥化]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Z4-5所示。图Z4-5(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 方法提纯甲。 (3)t1℃时,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
8、的甲溶液,需要甲物质的质量为 g。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5)t1℃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9、拓展提升
10、1.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操作A 鉴别固体硫酸铜和氯化钠 加水溶解观察颜色B 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适量水测量温度变化C 区分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水 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钾D 将某温度下的氢氧化钙的不
11、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加入适量氧化钙2.[2019·黄石]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Z4-6。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Z4-6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C.b点时,该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d点时的溶剂质量73.[2018·保定莲池模拟]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各18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Z4
12、-7甲所示,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乙所示,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Z4-7A.图甲中a、b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物质b的溶解度曲线为图丙中的MC.乙图中a烧杯内为饱和溶液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b溶质质量分数增大4.[2019·陕西]如图Z4-8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图Z4-8(1)乙中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