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04923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0
《南方水稻黑矮缩病防治技术要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要点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省新发现的病毒病。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此病能为害水稻、玉米、小麦、马唐、看麦娘、稗草等20多种粮食作物和杂草。1.症状表现为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2.病株地上数节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的瘤状突起,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3.秧苗期症状: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植株矮小,叶枕间距缩短。4.分孽期症状表现为病株分孽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叶尖略有扭曲畸形。5.抽穗期症状表现为全株
2、矮缩丛生,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在感病的粳糯稻茎秆上可见白蜡状突起的脉肿斑,这是当前该病的最突出表现症状,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二、病毒侵染途径。1.病毒初侵染源: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为主(目前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在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白背飞虱不经卵传毒);冬后带毒寄主,如田间再生苗、杂草等也可成为初侵染源。2.传播及再侵染:主要是迁入带毒白背飞虱取食早稻、玉米或杂草传毒,迁入带毒白背飞虱或本地白背飞虱取食带毒寄主再传毒至中稻、晚稻秧田及本
3、田、玉米。3.田间发生趋势:年度间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及越冬侵染量的积累,发生逐年加重;年度内晚稻田及夏、秋玉米田发病重;田块间发病轻重取决于水稻或玉米苗期带毒白背飞虱迁入量。三、田间发病特点。病害逐年加重、晚季稻发病重于早季稻、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田块间发病程度差异显著、病害普遍分布,但仅部分地区严重发生,病区田间尚未发现有明显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四、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技术。关键是“治虱防矮”,抓好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防治关键时期,在传毒媒介白背飞虱传毒之前将其消灭,控制病毒传播,并辅以其他措施,达到防控南方水稻
4、黑条矮缩病的目的。1.控害保健栽培。一是中稻的播种期应提前至4月上旬,避开白背飞虱迁入高峰为害秧田;二是逐步回避高感病品种种植,减少感病品种种植;三是重病区推行防虫网覆盖育秧;四是适当密植,在秧田期和栽后15天内进行田间排查,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再从健康稻丛中分出部分稻苗补缺,以减少损失;五是推广中稻直播。2.药剂浸种或拌种。稻谷播种时浸种或拌种,浸种浓度为10%优质吡虫啉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拌种处理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1千克种子即可播种。3.因地制宜,抓好“
5、治虱防矮”。在早稻本田初期防治二化螟时用药兼治白背飞虱,减少1代白背飞虱带毒成虫的数量;5月下旬~6月上旬白背飞虱若虫盛发期做好大面积飞虱防治,主要对象田为飞虱虫量较大的早稻田、一季稻秧田;6月下旬至7月初,3代白背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对所有重病区早稻本田用药普防1~2次,努力压低白背飞虱在迁移到晚稻秧田和大田初期的虫口基数。要强化在中、晚稻秧田和大田初期防治,在秧田第一片真叶后至6叶期及本田苗期,着重抓好飞虱防治。4.合理选用农药。对1、2代应选用长持效药剂(如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等),对3代及秧苗期应选用速效性药剂(如吡虫啉等)。选药时注
6、意长效与速效相结合,喷药时注意药量足、兑水足,确保防治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