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论文.pdf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论文.pdf

ID:55604229

大小:1.08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20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论文.pdf_第1页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论文.pdf_第2页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论文.pdf_第3页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论文.pdf_第4页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4年8月第36卷第8期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gy(J.JPI)Aug.2014Vo1.36No.8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孑L隙演化’杨天瑜,利二_妻淑琴(中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酒泉735019),杨军,王巍一~“~一⋯⋯⋯⋯⋯、[摘要]通过对岩心、薄片的观察,结合x衍射和电镜扫描等分析手段,.对营尔凹陷下沟组(K1x)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Kx经历了3个成岩阶段,早成岩B亚段、中成岩A亚段、中成岩B亚段;在成岩过程中

2、,对孔隙形成及演化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压实作用具有两面性,机械压实使原生孔隙减少,是导致储层低孔一低渗的主要原因,而局部区域的异常压实则保护原生孔隙不被交代;胶结作用中胶结物主要以方解石和白云石沉淀为主,晚期存在石英加大现象,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中酸性流体溶解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从而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改善储集性能。[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演化;下沟组;营尔凹陷;酒泉盆地[中图分类号]TEl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014)08—0001—05酒泉盆地位于阿尔金北东东向构造带与北祁连山北西西向构造带

3、的交接处。自早白垩世形成以来,酒泉盆地经历了晚白垩世燕山运动、新生代喜山运动的强烈改造,构造样式极其复杂。结合构造一沉积特征,又可将该盆地划分为若干个二、三级构造单元。其中营尔凹陷位于酒泉盆地东部(图1),面积1300kin。,为一断坳叠置的中、新生代沉积凹陷,是玉门油田继青西凹陷之后的又一重要油气勘探区,其主要勘探目的层为白垩系下沟组(KX)。区内KX储层具有低孔一低渗的特点,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心、薄片的观察,采用x衍射和电镜扫描等分析手段,对营尔凹陷KX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期

4、为勘探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图1营尔凹陷构造位置图l成岩作用类型通过对大量岩石薄片的观察发现,营尔凹陷KX存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破裂作用、溶蚀作用[收稿日期]2013~10~20[作者简介]任利剑(1979一),男,2009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第36卷第8期任利剑等: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2成岩阶段划分通过对营尔凹陷KX泥岩样品分析发现,黏土矿物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2次转化。埋深在2000~3000m时,黏土矿物发生了第1次迅速转化,伊一蒙混层体积分数约占40~45%,高岭石转化为伊利石;当埋深进入到3000~4500m

5、时,黏土矿物开始第2次迅速转化,伊一蒙混层体积分数约占15~20,伊利石转化为绿泥石(图3)。’注:(s)为蒙托石体积分数;(n为伊利石体积分数;(I/S)为伊一蒙混层体积分数;(c)为绿泥石体积分数。图3营尔凹陷Kx黏土矿物随深度变化图结合镜下薄片观察认为,营尔凹陷Kx经历了3个成岩阶段,分别为:早成岩B亚段、中成岩A亚段、中成岩B亚段。早成岩B亚段分布于3000m以上区域,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与早期方解石胶结,期间有地表水循环淋滤;中成岩A亚段主要分布于3000~4000m,主要成岩作用为早期方解石、长石、岩屑的溶蚀,后期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以及含铁方解石

6、的胶结;中成岩B亚段分布于4000m以下的深度段,主要成岩作用为含铁方解石、长石、岩屑的溶蚀,后期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铁白云石的胶结,期间伴随有沸石、硬石膏的胶结。3孔隙类型与孔隙演化3.1储集空间类型营尔凹陷Kx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蚀孑L、岩屑内溶孔、颗粒内溶孔、颗粒铸膜孔、长石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颗粒裂隙和岩石裂缝,其中以粒间溶蚀孔、颗粒内溶孔、颗粒铸膜孔最为常见(图4)。3.2成岩作用对孔隙的影响随着成岩作用程度的逐渐加深,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持续减少。对比不同期次胶结作用与储层孔隙度变化曲线(图5)发现,在2800~3

7、200m、3600~3900m及4300~4600m,3个胶结作用主要发育的深度段内,储层孔隙度明显减小。成岩早期,岩石多为欠压实,原生孔隙较为发育,但由于方解石胶结物的充填,造成孔隙度降低;成岩晚期,经溶蚀作用后,次生孔隙发育,但石英次生加大与白云石胶结物的充填,再次导致了储层孔隙度的降低。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压实作用通常被认为是孔隙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营尔凹陷Kx的局部区域却发育异常压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