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坯凝固铸坯质量.doc

连铸坯凝固铸坯质量.doc

ID:55602034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0

连铸坯凝固铸坯质量.doc_第1页
连铸坯凝固铸坯质量.doc_第2页
连铸坯凝固铸坯质量.doc_第3页
连铸坯凝固铸坯质量.doc_第4页
连铸坯凝固铸坯质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铸坯凝固铸坯质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连铸坯凝固与铸坯质量50.钢中微量元素对连铸坯质量有何影响? 所谓钢中微量元素分为两类:一类为有意加入的元素,如为改善机械切削性能加入S、Pb、Se、Te,为抗腐蚀加Cu等。另一类不是有意加入而是由炼钢炉料和浇注过程带入的元素,如来自炉料的元素有Cu、As、Sb、Zn、Sn、S、P,来自结晶器的Cu,来自保护渣的S等。 对于炉料带入的这些微量元素,对用高废钢的电炉冶炼是一个实际问题,在冶炼过程去除这些元素是很困难的,残留在钢中对质量的影响是: (1)结晶器裂纹:结晶器弯月面铜板由于热疲劳的原因常常出现网状裂纹。如果保护渣中的硫和钢中的锌渗入铜板会形成深的裂纹而报废。 (2)铸坯表面

2、裂纹:由于铸坯表面铁的氧化而使Cu、Sn、Sb等元素富集,形成细小表面晶间裂纹。一般对钢筋钢无多大影响,而对特殊钢就会带来危害。铸坯表面Ni的富集,可以抵销Cu的有害作用,因为Cu—Ni形成晶间化合物熔点较高。 (3)铸坯内部裂纹和偏析加重。微量元素S、P偏析是输送酸性气体的高强度管线钢产生裂纹的根源。因此要求把钢中硫降低到5ppm,磷降到25ppm,以满足所要求性能。 只有采用精选炉料或炉料搭配使用(如采用海绵铁),以减少炉料带入的微量元素。提高钢质量。 51.脱氧方式对连铸坯质量有何影响? 脱氧方式会影响钢中夹杂物类型、钢水流动性和钢的清洁度,因此选择脱氧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般

3、的钢常用Si、Mn脱氧较好,这些脱氧剂一般形成可变形的球形硅酸盐夹杂物,这种夹杂物能上浮排除且不影响钢水可浇性。用铝脱氧会形成高熔点(2050℃)成串簇状不变形的Al203夹杂,这种夹杂物会影响钢水的可浇性,还会沉积在中间包水口壁上造成水口堵塞,影响浇注正常进行。采用Si-Ca脱氧,脱氧效果、夹杂物形态和钢水的可浇性都较好,但价格较贵,加入时产生烟雾,污染工作环境。52.特殊钢凝固有哪些特点? 特殊钢中加入了合金元素,其凝固特性与普碳钢有所不同,这是连铸时要注意之点。 (1)钢中含有较强的活泼元素:如不锈钢中含有Al、Ti等元素容易和0、N结合,生成Al2O3、TiO2、TiN、T

4、i(CN)(Cr—Al)2O3、(Mn—Ti)2O4等复杂的夹杂物,给浇注操作(如堵水口)和铸坯质量带来危害。 (2)凝固温度区间变化大: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意味着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区间较大。如奥氏体不锈钢(18~20%Cr,8~10%Ni)的TL(液相线温度)=1449℃,Ts(固相线温度)=1393℃,△T=TL一TS=56℃;铁素体不锈钢(10~11%Cr)的TL=1507℃,Ts=1482℃,△T=25℃。钢中C由0.2%增加到0.5%,△T由30℃增加到60℃。凝固温度区间的变化,在选择钢水过热度、二次冷却水量和水量分配时必须予以考虑。 (3)凝固结构:铸坯凝固结构对产品质

5、量有十分重要影响。根据钢中合金元素含量不同,钢液凝固有3种类型:1)钢水凝固成δ相或γ相,如铁素体的Cr钢和奥氏体的Cr-Ni钢;2)钢水首先凝固成δ相,然后转变成γ相。如含有δ相的Ni-Cr奥氏体钢;3)钢水首先凝固成δ相,然后发生δ→γ→α相的转变。如C

6、6-1所示,不锈钢导热系数比碳钢要小,而凝固收缩量比碳钢要大。表6-1 钢热物理性能 收缩量/%0~500℃膨胀系数10-6/℃导热系数800℃1000℃不锈钢(Cr-Ni)7.518.3622.825.4碳钢3-411.739.230.0纯铁--43.332.8  二次冷却区传热速率主要受凝固壳厚度的限制。而坯壳传热决定于钢的导热系数。不锈钢导热系数小于碳钢,则凝固速度就有明显的差别。如152mm厚碳钢坯完全凝固需6min,而同样厚的不锈钢坯则需18min,可见凝固速度是与钢的导热系数成比例的。因此对合金钢坯二次冷却区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这点。 钢的导热系数不同,凝固组织也不同。如

7、铁素体不锈钢导热系数比奥氏体不锈钢大20~50%,因而铁索体不锈钢典型凝固组织是柱状晶+等轴晶,而奥氏体不锈钢是贯穿的柱状晶,热加工时容易产生裂纹。 (5)钢高温性能:钢的裂纹敏感性取决于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延伸率和强度)。如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强度较高(1300℃的抗拉强度1.23kg/cm2),可用较高拉速。铁素体(16~18%Cr)和马氏体不锈钢(Crl2~14%),高温强度较低(1300℃抗拉强度0.25kg/cm2),极易产生裂纹,连铸时必须相应降低拉速。 合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