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doc

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doc

ID:55590352

大小:2.01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5-19

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doc_第1页
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doc_第2页
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doc_第3页
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doc_第4页
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激光光散射技术及其应用LaserLightScatteringSystemTechnologyandApplicationBROOKHAVENINSTRUMENTSCORPORATION(BEIJINGOFFICE)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牡丹园北里甲1号中鑫嘉园东座A105室美国布鲁克海文公司公司北京技术服务中心邮编:电话:8610-传真:8610-激光光散射技术和应用近年来,光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激光光散射已经成为高分子体系和胶体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规的测试手段。现代的激光光散射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在

2、静态光散射中,通过测定平均散射光强的角度和浓度的依赖性,可以得到高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均方根回旋半径Rg和第二维利系数A2;在动态光散射中,利用快速数字相关器记录散射光强随时间的涨落,即时间相关函数,可得到散射光的特性弛豫时间τ,进而求得平动扩散系数D和与之对应的流体力学半径Rh。在使用过程中,静态和动态光散射有机地结合可被用来研究高分子以及胶体粒子在溶液中的许多涉及到质量和流体力学体积变化的过程,如聚集和分散、结晶和溶解、吸附和解吸、高分子链的伸展和卷缩以及蛋白质长链的折叠,并可得到许多独特的分子量参数。一

3、、光散射发展简史:Tynadalleffect(1820-1893)Tyndalleffect1869年,Tyndall研究了自然光通过溶胶颗粒时的散射,注意到散射光呈淡淡的蓝色,并且发现如果入射光是偏振的,这散射光也是偏振的。Tyndall由此提出了19世纪气象学的两大谜题: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来自天空的散射光是相当偏振的?JamesClerkMaxwell(1833-1879)解释了光是一种电磁波,并正确地计算出光的速度。LordRayleigh(1842-1919)1881年,Rayleigh应用M

4、axwell的电磁场理论推导出,在无吸收、无相互作用条件下,光学各向同性的小粒子的散射光强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并解释了蓝天是太阳光穿透大气层所产生的散射现象。LordRayleighAbertEinstein(1879-1955)研究了液体的光散射现象。ChandrasekharaV.Raman(1888-1970)1928年,印度籍科学家Raman提出了Raman效应(也称拉曼散射),即光波在被散射后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PeterDebye(1884-1966)PeterDebye延续了Einstein的理

5、论,描述了分子溶解于溶剂中所产生的光散射现象,提出用Debyeplot。1944年,Debye利用散射光强测得稀溶液中高分子的重均分子量。BrunoH.Zimm(1920-2005)1948年,Zimm提出了著名的Zimm作图法,即在一张图上同时将角度和浓度外推到零,从而准确计算出高分子的分子量。从此,光散射成为测定高分子分子量的一种经典方法。RobertPecoraRobertPecora1964年,提出了动态光散射的理论分析。CumminsHZ1964年,测定了聚苯乙烯胶乳稀溶液的散射,得到与理论一致的结果

6、。EdwardRoyPike1969年,提出了数字相关器。WalterTtscharnuter(Brookhaven创始人)1971年,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数字相关器。BrookhavenInstrumentsCorp.1980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块商业化的数字相关器BI-2030;1990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块单卡式数字相关器BI-9000;2003年推出新一代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数字相关器TuborCorr。二、基本理论:1.静态光散射当一束单色、相干的激光沿入射方向照射到无吸收的高分子稀溶液时,光束中分子

7、的电子云在光的电磁波作用下极化,形成诱导偶极子,并随着电磁波的振动向各个方向辐射出电子波,该电子波成为二次光波源,也就是散射光。如果分子是静止的,则散射光和入射光的频率相同,称弹性散射。高分子溶液的散射光强远远高于纯溶剂,并且强烈依赖于高聚物的分子量、链形态(构象)、溶液浓度、散射光角度和折光指数增量(dn/dc值)。因此由光散射法测得不同浓度的高聚物溶液在不同散射角下的散射光强数据后,可按以下公司求得高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均方根回旋半径Rg和第二维利系数A2。理论公式如下:(1)其中:K:光学常数,K=4π

8、2(dn/dc)2n02/(NAλ04)Rq:瑞利因子,Rq=Iqr2/I0:重均分子量Rg:均方根回旋半径A2:第二维里系数n溶剂的折光指数C:溶质分子的浓度(g/mol)n0:标准液体的折光指数dn/dc:溶液的折射率与其浓度变化的比值NA:阿伏伽德罗常数λ0:入射光波长Iq:入射光光强I0散射光光强r光源到测量点的距离将KC/Rθ对sin2(θ/2)+kC作图,即得到ZimmP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