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84989
大小:860.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5-19
《日产2500吨熟料某水泥厂的毕业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文献综述1.1水泥概述1824年英国工程师阿斯普丁(AsPdih)获得第一份水泥专利标志着水泥的发明。水泥的发明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其由陆地工程发展到水中、地下工程一。水泥发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始终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多的一种胶凝材料。水泥呈粉末状,与水混合后,经过物理化学过程能由可塑性浆体变成坚硬的石状体,并能将散粒材料胶结成为整体,是一种良好o的矿物胶凝材料。水泥不仅能在空气中硬化,还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发展强度,所以水泥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它可以用于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为了适应不同建筑工程的需要,水泥品种不断增加
2、,已达200多种。因此水泥常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分类。(1)按照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物质分:硅酸盐类水泥(主要水硬性物质是硅酸钙)、铝酸盐类水泥(主要水硬性物质是铝酸钙)、硫铝酸盐水泥(主要水硬性物质是硫铝酸钙)等。因为它们的水硬性物质不同,它们的性质也各异,如铝酸盐类水泥凝结速度快。早期强度高,耐热性能好而且耐硫酸盐腐蚀;硫铝酸盐水泥硬化后体积会膨胀等。(2)按照水泥的用途分为:通用水泥(用于一般的建筑工程,主要是硅酸盐类的五种水泥)、专用水泥(是指适应于专门用途的水泥,有大坝水泥、油井水泥、砌筑水泥等》特种水泥(具有比较突出的某种性能的水泥,如膨胀水泥、
3、低热水泥、彩色水泥、白水泥等)。在诸多的水泥品种中,硅酸盐类水泥是最基本且用量最多的一类水泥,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中也常用到这类水泥。此外,装修中还用到的是白水泥和彩色水泥陈全德(2004年)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原理及应用》中讲解了有关新型干法是水泥生产技术的应用,并叙述其原理解答了有关生产技术,如:生料均化技术、生料粉磨技术、悬浮预热技术、预分解技术、回转窑等。郝令旗、张浩云、齐国彤(2004年)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中指出虽然我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做到在努力提高新型干法生产的水泥所占比
4、例的同时,继续将强技术研发,不断优化设计。严生、常捷、程麟(2007年)在《新型干法水泥厂工艺设计手册》中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并对工艺设计计算作了详尽叙述,附有计算实例,对工艺设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附属设备选型也作了详细介绍,有助于后期设计。张庆今(2003年)在《硅酸盐工业机械及设备》中介绍了硅酸盐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其中包括粉碎理论及粉碎机械,筛分过程及筛分机械、两相流体力学及其设备、混合过程及混合机械设备等。金容容(1993年)在《水泥厂工艺设计概论》中提到烧成车间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的选择是根据工艺设计的原则进行的
5、,并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设计中窑尾废气被充分利用来烘干生料,窑尾废气一部分入生料磨对生料进行烘干,另一部分则与生料磨的旋风分离器的废气在收尘器进口处汇合,从而减少基建投资,降低能耗,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胡道和(1992年)在《水泥工业热工设备》中阐述了新型干法窑系统中预煅烧过程、回转窑的结构及其设计计算、以及煅烧过程及特点。刘志江(2005年)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中介绍了国内外水泥发展情况,水泥的分类及水泥标准的要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的原料、燃材料及配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及其主要设备等和设计相关的内容。王君伟、李祖尚(2001年)在《水泥生
6、产工艺计算手册》中介绍了有关工艺平衡的计算和热平衡计算,回转窑的煅烧及冷却,还有其相关数据的记载,对熟料计算很有帮助。李海涛(2006年)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中详细介绍了水泥生产过程所用设备、性能与操作参数,还介绍了水泥熟料形成过程、回转窑结构及耐火衬料的选用和注意事项。孙晋涛(2005年)在《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中阐明了窑炉内有关燃料燃烧、气体流动和传热等基本规律,对设计中的有关热平衡计算有很大帮助。艾晗松(2001年)在《CDC预热预分解系统设备的开发运用》中介绍了CDC预热预分解系统的设备原理、结构情况,也精述了CDC系统在干法生产线中
7、的应用情况。高长明(2006年)在《预分解窑水泥生产技术及进展》中涵盖了预分解窑水泥技术的五个部分的内容:水泥生料均化链及其设备;先进的粉磨技术与装备;熟料煅烧的预分解窑系统;国际国内水泥生产技术述评与展望;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级实践。编写组(1976年)在《水泥厂工艺设计手册》中概要的总述了水泥厂工艺设计中有关系统的选择、设备的选型等方面的经验,并收集了有关计算公式和设备的规格、性能等资料。郭俊才(2000年)在《水泥工厂实用技改新技术》中荟萃了90年代尤其是中后期以来众多的新型技术技改,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为设计中技术提供了参考价值。
8、陈涛(2003年)在《5000t/dCDC预分解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中改善了炉内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