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验室废液处理办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化学室废液处理办法中铁十七局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中心实验室2010.5.18试验室废液处理注意事项实验室废液不同于工业废水,实验室废液的成份及数量稳定度低,种类繁多且浓度高。所以,实验室废液处理的危险性也相对增高。有关处理时,一些应注意事项叙述如下:1.充分了解处理的方法: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因其特性而异,任一废液如未能充分了解其处理方法,切勿尝试处理,否则极易发生意外。2.注意皮肤吸收致毒的废液:大部份的实验室废液触及皮肤仅有轻微的不适,少部分腐蚀性废议会伤害皮肤,有一部份废液则会经由皮肤吸收而致毒,最著名的例子则为高雄县大树乡造成二人死亡之苯胺废液。会经由皮肤吸收产生
2、剧毒的废液,于搬运或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不可接触皮肤。3.其它应注意事项:实验室废液因浓度高,易于处理时因大量放热火反应速率增加而致发生意外。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再处理实验室废液时应把握下列原则:(1)少量废液进行处理,以防止大量反应。(2)处理剂倒入时应缓慢,以防止激烈反应。(3)充分搅拌,以防止局部反应。必要时于水溶性废液中加水稀释,以缓和反应速率以及降低温度上升的速率,如处理设备含有移设装置则更佳。⑷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洗液浸泡,然后清洗重新使用。⑸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min。或者用1000m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h,消毒后
3、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4.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1、1)实验室产生的废酸液,统一收集到废液筒中。酸性废液一般处理采用中和法:①酸性废液与碱废液中和使其PH值达到6-9。 ②采用投药中和法,常用中和剂为工业用纯碱、烧碱、氨水、碳酸钙。 2)实验室产生的废碱液,统一收集到废液筒中。碱性废液一般处理采用中和法:①碱性废液与酸废液中和使其PH值达到6-9 ②采用投药中和法,常用中和剂为工业用硫酸,盐酸或硝酸。5.盐酸使用作业指导书目的和适用范围目的对本公司各部门使用盐酸制定本作业指导书,保证盐酸的安全使用,防止盐酸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使用盐酸的部门.管理对象
4、盐酸及使用者.管理要求3.1使用要求3.1.1盐酸使用后,必须把装有盐酸的容器盖子盖紧.3.1.2在使用盐酸时,决不允许用盐酸开玩笑.3.1.3在传递装有盐酸容器时,决不允许抛递.3.1.4在使用盐酸时,操作者必须穿戴好规定的防护服.3.1.5使用后,空的盐酸桶应按《废弃物管理程序》处理.3.1.6稀释时,应先加水后加酸,以免飞溅.3.1.7盐酸领来后应及时稀释,现场不允许存放浓盐酸.3.2储运要求3.2.1盐酸应存放在加盖的容器内,存放的仓库应阴凉,通风并远离火种,热源.3.2.2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3.2.3领用时,必须有二人,领用者必须穿戴好规定的防
5、护服,并检查容器的密封性.3.2.4盐酸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分开存放.3.3防护措施3.3.1使用场所要求全面通风.3.3.2操作者须穿橡胶工作服,戴好橡胶手套,配带化学安全防护眼3.3.3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饮水.3.4消防措施3.4.1一旦有火警发生,可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3.4.2仓库内的照明,通风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库外,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3.5急救措施3.5.1皮肤接触,应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3.5.2眼睛接触,应用清水和生理盐水冲洗眼睛.3.5.3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
6、3.5.4食入,应立即用水漱口,饮牛奶或蛋清.3.5.5如有必要应立即送医院.3.6泄漏应急措施3.6.1应迅速撤离污染区内人员至安全区.3.6.2应切断火源;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3.6.3用干石灰吸收再倒入空桶内,按《废弃物管理程序》处理.3.6.4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必须穿戴规定的防护服.6.氢氧化钠使用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1.2保证氢氧化钠的安全使用,防止氢氧化钠对环境造成污染。1.2 使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使用氢氧化钠的部门。2 管理对象氢氧化钠及使用者。3管理要求3.1使用要求3.1.1氢氧化钠使用后,必须把装有氢氧化钠的容器盖子
7、盖紧。3.1.2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决不允许用氢氧化钠开玩笑。3.1.3在传递装有氢氧化钠容器时,决不允许抛递。3.1.4在使用氢氧化钠时,操作者必须穿戴好规定的防护服。3.1.5使用后,氢氧化钠空桶及应按《废弃物管理程序》处理。3.1.6稀释时,应先加水后加氢氧化钠,以免飞溅。3.1.7现场存放氢氧化钠,应保持存放处的干燥。3.2 储运要求3.2.1氢氧化钠应存放在加盖的容器内,存放的仓库应干燥、清洁,注意防潮、雨淋。3.2.2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3.2.3领用时,必须有二人,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