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震带壳幔结构成像研究.pdf

南北地震带壳幔结构成像研究.pdf

ID:55577195

大小:121.2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9

南北地震带壳幔结构成像研究.pdf_第1页
南北地震带壳幔结构成像研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南北地震带壳幔结构成像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届博士论文摘要(I)43对较少,也支持这些地震与构造关系不大的结论。震级的结果表明,在台站周围25km。,IMS微震仪器主要监测的震级为一l_5级~1级。关键词背景噪声;相速度;群速度;大别苏鲁造山带;震源扫描方法(作者电子信箱,叶庆东:yeqingdongg@126.com)南北地震带壳幔结构成像研究徐小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图分类号:P315.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issn.0235—4975.2015.O1.014对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结构进行成像是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及动力学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南北地

2、震带地区是青藏高原与相邻块体的过渡带,这里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在南北地震带地区进行壳幔结构成像研究,有利于提高对青藏高原及其与相邻块体相互作用等地球动力学问题的认识。本文旨在获取南北地震带地区的壳幔结构,利用接收函数方法获取了南北地震带地区的莫霍面深度和泊松比分布,应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南北地震带南段的P波速度结构,基于背景噪声资料反演了南北地震带中段S波速度的分布,以及使用地震面波数据获取了南北地震带地区的瑞利波和勒夫波相速度和s波速度的分布。经对所获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南北地震带地区的莫霍面深度分布呈从东向西逐渐变深的趋势,与地表地形的变化趋势

3、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研究区内最薄的地壳厚度位于扬子克拉通南部(约27km),而最厚的地壳厚度位于松潘一甘孜地体西部(约70kin)。测量泊松比值的大小是衡量地壳矿物组分的一个重要地震学手段。本文测得的泊松比分布显示了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扬子克拉通的泊松比(O.231)最低,表明了这里的地壳组分更多的为长英质矿物;鄂尔多斯块体、祁连造山带、秦岭一大别造山带、松潘一甘孜地体和四川盆地地区的泊松比值(0.24≤u≤0.27)中等,川滇菱形块体的泊松比(0.287)最高,表明了这里的地壳组分富铁镁质矿物。在川滇菱形块体北部的局部地区泊松比值>0.30,结合已有的其他地球物理参数(如低电阻率、低S波速度

4、和高热流值等),认为该区域的地壳内部物质可能存在部分熔融。(2)南北地震带南段地壳表层的P波速度结构呈条带状分布,与川滇菱形块体周围的断裂带走向相近。在腾冲火山地区,可以发现向下延伸至深度约400km的低速异常体。在四川盆地和扬子克拉通下方发现了较强的高速异常,该高速异常在已有的层析成像结果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在川滇菱形块体下方50km深度上,分布着较强的低速异常,该低速异常的分布区域与本文获取的高泊松比值分布区域相似。本文认为由泊松比异常推断的壳内部分熔融物质更可能存在于中下地壳内。(3)南北地震带中段的s波速度结构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界,东、西两侧的s波速度在不同深度上具有截然相反的分布特征。

5、在浅部,东侧的四川盆地受地表沉积的影响,分布着较低的S波速度;西侧的青藏高原东缘浅层以基岩为主,分布着较高的S波速度。在深部,四国际地震动态川盆地地区的S波速度较高,而青藏高原东缘的s波速度则较低。另外,青藏高原东缘的中下地壳分布着明显的S波低速层。(4)南北地震带地区不同周期的瑞利波和勒夫波相速度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不同深度上的S波速度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在10S的短周期上,沉积较厚的四川盆地分布着较低的瑞利波和勒夫波相速度,青藏高原东部的造山带地区分布着较高的相速度,这与10km深度上的S波速度结构有类似的分布趋势。在20~40S的周期上,瑞利波和勒夫波的相速度主要反映了中下地壳的速度

6、结构,其相速度分布以祁连造山带、龙门山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为界;西侧的高原地区分布着较低的相速度,东侧的阿拉善块体、鄂尔多斯块体、四川盆地和扬子克拉通分布着较高的相速度。在中下地壳深度上,松潘一甘孜地体和川滇菱形块体内分布着较强的S波低速异常。在90~120km深度的上地慢中,靠近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鲜水河断裂带西南方向出现了较强的S波高速异常,该高速异常有可能与印度岩石圈沿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下插到青藏高原东南缘下方有关。川滇菱形块体的中下地壳为低速异常,而上地幔为高速异常,本文认为这为该区域的壳幔动力学解耦提供了必要条件。(5)在松潘一甘孜地体和川滇菱形块体的中下地壳,依据本文所获

7、取的P波低速异常、瑞利波和勒夫波相速度低速异常以及S波低速异常,并结合其他人利用不同方法得到的低P波和S波速度、高热流值和低电阻率等异常,本文认为这些异常有可能是在松潘⋯甘孜地体和川滇菱形块体的中下地壳存在地壳流的地震学证据。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壳物质不断由中下地壳向东侧流动,但受到刚性的四川I盆地阻挡,地壳物质则流向东北和东南方向,这引起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强烈地壳变形及其与相邻块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