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书载尧典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doc

迁书载尧典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doc

ID:55572769

大小:7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18

迁书载尧典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doc_第1页
迁书载尧典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doc_第2页
迁书载尧典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doc_第3页
迁书载尧典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doc_第4页
迁书载尧典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迁书载尧典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縢諸篇多古文說”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馬楠《漢書·儒林傳》稱: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得十餘篇,蓋《尚書》茲多於是矣。遭巫蠱,未立於學官。安國爲諫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縢》諸篇,多古文說。今人多承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之誤,引《漢書》此句,以為《史記》述《尚書》用孔壁古文《尚書》及孔安國說。其實班書所謂“多古文說”者,言《史記》載《尚書》本伏生以來今文說,自不待言;因孔安國起其家逸書,史遷從而問故,於是《堯

2、典》以下五篇兼采古文說。采摭數條卽可稱“多古文說”,而篇次大義、文句釋義同伏生說則不言而喻,班書舉其難明,省其易曉。段玉裁、臧庸、陳壽祺、陳喬樅、皮錫瑞皆明其意,惜孫《疏》出江、段、王三家之後,得享盛譽,學者多從其說而不辨其失。今舉五篇今古文《書》說之異,及馬遷“古文說”如下:(一)《堯典》《史記》述《堯典》之古文說,最顯豁者爲南嶽衡山說。《爾雅·釋山》説五嶽云“江南,衡”,又云“霍山爲南嶽”,郭注“漢武帝以衡山遼曠,因讖緯皆以霍山爲南嶽,故移其神於此。”舊說皆云南嶽衡山爲古文說,南嶽霍山爲今文說。《尚書大傳》説五嶽謂“岱山、霍山、華山、恆山、

3、嵩山也”,又云“中祀大交霍山”,鄭注謂五月南巡守所祭。《説苑·辨物》、《論衡·書虛》、《説文》、《廣雅·釋山》、《水經·禹貢山水澤地所在》並同。見於金石者有《校官碑》“君秉資南霍之神”。《白虎通·巡狩》:“南方爲霍山何?霍之爲言護也,言太陽用事護養萬物也。”《三禮義宗》說同。案江南衡山在《漢志》長沙國湘南;江北霍山在廬江灊縣,即天柱山。皮錫瑞說,衡霍兩山皆有二名,古多謂霍爲衡,後多謂衡爲霍。武帝前之《大傳》、《爾雅》所謂“霍山”實爲江南之衡,《楚辭·天問》“吳獲迄古,南嶽是止”,南嶽亦當爲楚地之衡。武帝移嶽神于江北天柱,《史記》所謂“衡山”實爲

4、江北之霍。《黥布列傳》“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淮南衡山列傳》“徙爲衡山王,王江北。”《始皇本紀》“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則馬遷所謂“衡山”非謂江南衡山,乃江北天柱。《封禪書》之“衡山”亦是霍山,非别用古文説。皮說甚是。南嶽“衡山”既爲江北之霍,非古文說,則《史記》載《堯典》古文說可考者僅有一處:《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五帝本紀》“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上“永”字訓長,下“永”如字。馬融(《五帝本紀》集解引)“歌所以長言詩之意也”,鄭注(《詩譜序》孔疏引)“永,長也,歌又所以長

5、言詩之意”,同馬。馬鄭王皆訓永爲長。今文《尚書》說則《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漢書·禮樂志》“和親之説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鐘石筦弦”,又云“詩言志,歌咏言,聲依咏,律和聲”,顏注“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咏,永也,永,長也。歌所以長言之。”據《藝文志》,班氏以咏爲歌詠之詠,不作永長解。顏注誤。《藝文志》“《書》曰:‘詩言志,哥詠言’,故哀樂之心感而哥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哥。”《論衡·謝短》云“《尚書》曰‘詩言志,歌詠言’。”字作“哥”、伯3315作“哥”同,云“哥,古歌字”。案《說文》“哥,聲也……古文以爲謌

6、字”,謌爲《說文》歌字或體,是許所見古文以“哥”表“謌”、“歌”字,故梅賾《尚書》同之。“咏”、“詠”。案《說文》“詠,歌也”,“咏,詠或从口”。“歌,詠也。……古文以爲謌字。”《釋名·釋樂器》云“人聲曰歌,歌,柯也。所歌之言是其質也,以聲吟詠有上下,如草木之有柯葉也,故兖冀言歌聲如柯也。”班、王、劉皆以為歌以詠言,與《史記》及馬鄭王釋長言不同。又《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大序》似亦以“永歌”爲歌詠。《釋文》“永,徐音

7、詠”,徐僊民蓋從班固說,讀永爲歌詠之詠。(二)《禹貢》《史記·夏本紀》、《漢書·地理志》皆載《禹貢》全文,《漢書》多古字古文,《史記》載《禹貢》文更近漢人本。例如:《禹貢》梁州“岷嶓既藝”,《漢志》作“岷嶓既藝”,揚雄《益州箴》“禹導江沱,岷嶓啟乾”,班、揚字同古文《尚書》作“岷”。《夏本紀》則作“汶嶓既蓺”,字作“汶”,爲今文《尚書》。段玉裁説,《夏本紀》又曰“汶山之陽”、“汶山道江”,《封禪書》秦并天下,所奉名山大川,自華以西有瀆山,曰“瀆山,蜀之汶山也”,以漢之汶山釋秦之瀆山。《貨殖傳》“吾聞汶山之下,沃野”,《西南夷傳》“以冉駹爲汶山郡

8、”,皆作“汶”。惟《河渠書》“蜀之岷山”作“岷”,疑爲改竄。《漢書·武帝紀》元鼎六年定西南夷,以爲武都、牂牁、越巂、沈黎、文山郡;《漢志》蜀郡有汶江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