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64928
大小:4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5-18
《如何做个优家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湖南师大附中学生家长? 作者:湖南师大附中学生工作处副主任黄雅芩老师释题:涉及三个层次的身份界定。“身份≠地位”,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领导,在这里就是一个身份“家长”。生物学意义上,“自然”状态的家长,和今天讨论的社会学意义上,“自觉”状态的家长是两个概念。“家长”的身份是特定的,“附中家长”的身份是特殊的,“优秀的附中家长”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一、重视“家长”身份所带来的责任其一,为体现自己的特殊价值,请认真做父母。其二,为减少自己后半辈子的麻烦,请认真做父母。父母是孩子素质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做父母、做优秀的父母应该是最大的事业
2、!孩子应该是我们奉献给社会的所有作品中的代表作!二、体会“附中学生家长”这一身份的特殊意味1.足够的自豪感: 2.特别的机遇感: 3.一定的危机感:优秀的学校,各方面要求高,自己和孩子,如何达到名校的要求?优秀的学生济济一堂,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综合素质)?不给自己丢脸?优秀的家长藏龙卧虎,如何让自己更优秀(气质涵养、教育能力),不给孩子丢脸? 4.强烈的进取感:家长要不要追求在这个身份上的进步?因为教育子女关乎自己、子女一生幸福。家长对自己应有一个阶段评价。我现在做家长和以往相比哪些方面做得更好?看看别人怎么教育子女的,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够
3、?子女的问题,往往折射的就是家庭的问题。三、认真思考如何成为“优秀的附中学生家长”1.主动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首先,要有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意愿(“一起写下一撇一捺”) 然后,要努力做学习型家长,做智慧型父母(看书,看微信,群里交流,反思……) 当然,还要发挥父母人生经验丰富的优势,走在孩子前面(预知—预防,比如高二现象) 孩子在附中学习是有时间限度的,所以对于附中学生,我们希望他能在有限的时间,培养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特别是自我管理能力,也就是说,要打上“附中的烙印”。两年后离开附中,谁来承担教育这些孩子的责任?所以,立足于学生终
4、身发展的需要、为了各位家庭的长远幸福、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请家长们要加强学习,学习怎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2.领会理念,明确对孩子的培养方向附中的人才培养标准:(符合国家的教育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成民族复兴之大器,做人类进步之先锋发展标准:素质全面:身体素质好、道德素养好、文化素质好、心理素质好能力彰显:规划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领导能力强品位高雅:个性优良、人文情怀、国际视野、追求卓越形象解读:朝气、才气、大气、洋气学校做法:完善各类通过课程设置、选择合适培养方式,加强人生规划引导、增进附中文化熏陶。学生:自己要有
5、对照,哪些方面还不完善,如何加强?家长该怎么办?可不可以对着看看,家庭教育在哪些方面还有缺失?观念决定方向,决定大家的行为是本能的,还是有规划的。要了解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并将之揉入自己家庭教育的点滴。3.以身作则,抓住问题的本质引导孩子在理念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框架,自己做好,督促孩子做好。迟到:周日晚,经常看见有家长七点多了才送孩子过来。如果你不送,要求孩子做到,他没做到,孩子的问题;如果决定送,就要实实在在地安排好,不能给孩子提供了方便,却坏了规矩。怪异发型:学校三令五申有要求,家长为什么熟视无睹?附中不需要这样“标榜个性”,我们希望学生
6、通过优异的成绩、出色的人格、创新的能力等来展示个性!抽烟:“我妈都不管我的!”家庭教育的失范、无能手机:过度的满足孩子,助长孩子不良习气等人生规划:“没关系,我爸会安排好的!”孩子的无知、家长的愚笨 校门口违规掉头、甚至堵校门:有公民素养吗?有名校家长的素养吗?本质上:时间管理能力、审美观念、健康生活的习惯、规则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规划能力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忽略了每一个细节,要处处给孩子做好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言行来激励孩子。教育孩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说“要还是不要”,而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要怎么规定”? 4.理性参与,促进
7、教育合力的形成(1)和孩子交流要理性:高一某班的亲子调查情况:近20%学生和家长不能好好交流,甚至拳脚相向。家长要冷静,不要马上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要试图去马上去干预孩子,给孩子讲一大堆理由,那样无助于和孩子进入对话和沟通,因为处于糟糕情绪之中的孩子是听不进家长的任何说教和劝解,而带着情绪的家长自然不会让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当家长和孩子都有了好心情时,再重新交流和探讨当时的问题,相信彼此会心平气和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2)和老师交流要理性:一是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老师不能靠猜测来面对老师,要主动和老师接近;还可以通过孩子持续性的描
8、述了解老师,才能心中有数。在了解老师的人品、个性、能力之后,再有针对性和老师谈孩子的教育,和孩子谈老师的做法。二是要理解、尊重老师 尊重老师的付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