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高架桥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岐山高架桥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ID:55559843

大小:304.0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20-05-17

岐山高架桥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1页
岐山高架桥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2页
岐山高架桥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3页
岐山高架桥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4页
岐山高架桥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岐山高架桥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岐山高架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一、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工地现场实际情况,地方材料的调查,结合我公司的资源,依据本项目的施工图纸、技术规以及我公司在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编制而成。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长韶娄高速公路第14合同段施工合同。2、长韶娄高速公路第14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G/TF50-201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二、 编制原则 1、在实事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合理,技术工艺先进可行而又经济适用的原则,严格遵岐山高架桥工程建

2、设的有关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等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编制。2、遵循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和和施工顺序。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的施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4、贯彻执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质量责任卡制度,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采用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确保工程施工质量。5、合理配置,利用生产要素,减少工程消耗,降低工程成本。6、合理布设施工场地,精心组织安排,严格现场管理,确保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第二章工程概况一、设计概况此岐山高架桥中心桩号为K

3、82+309,起点桩号为K82+156.48,终点桩号为K82+461.52,全长为305.04m。桥宽为26m,全桥共15跨,桥跨组合为:4联(4×20)+(4×20)+(4×20)+(3×20)。上部构造为20m预应力空心板,下部构造为柱式墩配桩基、柱式台配桩基、台帽直接配桩基础。二、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岐山高架桥处于湘乡市境,隶属翻江镇岐山乡,桥址区属于丘陵谷地区附近有乡村机耕道通过,交通较为方便2、气象水文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即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其基本特征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

4、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晴,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年平均气温16.5~17.5℃,年极端最高气温40.1℃,年极端最低气温-12.1℃。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一日间最大降水量147.3毫米,降水多集中在4~7月。冬春季寒潮和夏季强雨对施工不利。3、地形地貌该桥位置属于丘陵谷底地貌,地形起伏变化不大,中部分部溪流低阶底层,桥梁各墩地面高差不大,桥位区地面绝对高程在204.8~224.14m。桥台两侧为丘陵山体,山体坡度较陡,植被发育,地形起伏变化较大,覆盖层较薄。桥位中部跨越一条小山沟。山沟横断面程敞口的U型

5、,山沟沿线宽度变化较大,桥线位跨越的宽度为5m,小山沟水流量小,水位低,枯水季节即干涸。两端桥台处的残积土层及强风化层均有一定厚度,且区域土质小型崩塌发育,因此适合桩基础。三、工程地质条件1、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查测绘及钻探揭露,桥址区分部地层主要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土、种植土、粉质黏土、碎石土、燕山期花岗岩。2、地质构造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地质调绘与钻探成果显示,该桥区无断层构造,无明显新构造痕迹,地层结构较为稳定。3、不良地质现象桥位区未见滑坡、坍塌、岩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钻孔水文地质观

6、测和地表水文点观察,结合地形地貌,岩性和构造条件判断,桥位区地表水及地下水均不太发育,地表水为溪沟水,水量小;地下水主要以松散沉积物孔隙水、风化带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为主,无明显径流区,一般水量不大。桥位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大气降水是本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桥位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地表水及地下水均不太发育。桥位区附近无污染源,经水质分析成果标明,地下水对砼不具腐蚀性。5、区域稳定性及地震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对路线区的地质、地形地貌和水系等调查,新构造运动在本区表现为大面积的间歇性升降运动。区地震基

7、本烈度为Ⅵ度区,新构造运动对路线工程影响较小,区域地质稳定。四、工程地质条件及问题评价1、区域稳定性评价根据实地调查和区域地质资料,路线走廊带位于燕山期花岗与红层盆地边缘西行。项目区构造发育主要以北东向构造为主,本合同段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树弱震区,拟建桥按7级抗震设防措施等级进行抗震设计。地质环境相对稳定,地震活动相对微弱,区域地质稳定,适宜建桥。2、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评价与整治桥位区无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为易软化、崩解的全风化花岗岩,施工时要避免浸水和长时间暴露

8、。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表水主要是桥位中部溪沟水,水量小;地下水主要以松散沉积物孔隙水、风化带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为主,无明显径流区,水量不大,一般对桥基础施工影响不大。水质分析报告表明该桥位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