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51279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6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选修(一)唐诗宋词——“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题《卜算子》教案教学目标1.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2.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3.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一、导入我们曾经听过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其歌词给我们一种寂寞、伤感的感受,而这首歌词就是改编苏轼的《卜算子》。二、诵读(一)一读诗歌,正字音(正读)听录音,正字音(二)二读诗歌,整体感知(意读)1.解释词语:2.根据此的特点,合理想象,理清全词大意: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
2、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思考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词?有何用意?托物寓怀【思考2】这首词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写景(寓居定慧院时的寂静场景)——词人的孤独处境下片写物(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肯栖。(三)三读诗歌,评品赏析【鉴赏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怎样的氛围?有何深意?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鉴赏2】“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采用了何种
3、手法?有何效果?拟物(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一独一孤,同病相怜)【鉴赏3】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下片作简要赏析。本词托物言志(或托物寓人、以物写人),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鉴赏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2分
4、)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2分)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1分)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1分)。总结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板书设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