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巡检中学物理导学案模板12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巡检中学"三四五自主合作式"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八年级教学内容:第三节机械效率编写人:阳德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与做功的目的有关。理解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的机械效率区别机械效率和功率两个物理量教学难点:理解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的机械效率不等于1的原因。区别机械效率和功率两
2、个物理量问题与活动设计:【预习提示】1.有用功。2.总功。3.额外功。4.机械效率。【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对完成工作任务无用而又必须做的功叫做___________,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___________。2.因为_________功总小于_________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是减小___________功。3.板车上装有货物,一人拉着该板车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_________功,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________功,如果目的是送板车,则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__________功,对货物
3、所做的功叫___________功。二、目标定向1.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三、学生自学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上的图示,务必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如
4、果忽略所使用器械的重及摩擦,则需要做功多少?试计算。2.按实际情况考虑,图中用三种方法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人都要克服哪些物体的重力做功?并分别计算这些功的大小。方法一:方法二:新-课-标-第-一-网方法三:3.你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最不好,为什么?二、阅读课本上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叫总功。2.以图中第二种方法为例,克服________的重力做得功是有用功,克服__________的重力做得功是额外功.在做功的时候,我们总希望______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高些。3.分别计算图中三种方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三、阅读课本下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xx_k.Com]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用_______表示总功,_______表示有用功,________表示机械效率。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
6、_______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___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_____________,抽水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_____________。3.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主要有哪些?[来源:学§科§网]4.思考:为什么使用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典型例题一台起重机把质量为0.7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4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5×104J,则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少?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四、合作探究小组合作1.斜面的长为20m,高度为5m,小明用手沿斜面方向用180N的力向上把重为600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拉
7、上斜面,则(1)有用功是多少?(2)总功是多少焦耳?(3)额外功是多少焦耳?(4)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大?XkB1.com五、答疑解惑1.下列因素中对机械效率没有影响的是( )A.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B.机械自身的重力C.容器的重量D.机械功率的大小拓展训练:六、反馈评价1.如图1所示,物重40N,滑轮重10N,用力F匀速向上提起重物时,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绳重和摩擦不计) 1.如图2是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除了图中器材外,还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
8、____;除钩码重外,还要测出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应__________,钩码应___________上升;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