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44026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正确处理“读”与“写”的黄金分割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正确处理“读”与“写”的黄金分割点 我们的语文课只读不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学生练就了一张巧嘴,却闲置了一双巧手,手在慵懒中变笨了:书写不规范,不美观;习作时则显得非常痛苦,这都是缺乏训练的表现。因为“读”成了大家同唱的一首歌,教师在朗读指导上煞费苦心,在写的指导上只是蜻蜓点水。很多语文教师捧着老祖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圣经”,在课堂上不断地吟唱。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绞尽脑汁在教学的环节上加上齐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读、没完没了地读,直到把自己读烦了为止。 难道这样的阅读教学
2、,就能唤起学生真正的主体性?事实上,读得热闹的表象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贫乏和肤浅。如果说,读得好的确是理解到位的外显,那么理解了是不是就意味着会运用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叶圣陶先生就曾经说过:“读和写是学好语文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读不写是不行的,其结果是眼高手低。”由此看来,不重视让学生动笔写,是不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准确把握“读”与“写”的黄金分割点,恰当处理好读写之间的相互转化,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
3、动笔墨不读书”是语文课堂上的流行语,但同时也只是一个空口号,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追求教学效果,很多语文教师不舍得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写的时间。“写”这项学习语文的有效活动被认为是导致教学氛围沉闷的主要因素。 在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个生字,示范后只给了一分钟的时间练习书写,很多学生根本没写完,也只好草草画几笔或者干脆放下笔,如此浮躁的练习,孩子怎么能把字写好?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侧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习惯: (1)写好每一个字的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识字部分的要求中提到:“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会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4、”毛笔临摹这一课似乎没有多少学校开设,就连硬笔书写,教师都很少细致地指导。学习生字时,有的教师甚至连示范过程也没有;有的只是让电脑一笔一笔地出现,而不是教师动态写出的“活字”。有次上课时,教师示范写了一个“腿”字,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的‘月’字写大了。”看来教师没有把握好左右结构的字应该左窄右宽,这位教师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朋友们注意一下。”丝毫没有重新写的意思。这位教师失去了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机会,如果他能擦掉这个字,再认认真真地写一个,写到学生满意为止,这种以身示范,能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好习惯。 (2)批注的习惯。学生在语文书上的批注大多是以简单的符号为主,教师应该
5、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批注,一个词也好,一句话也罢,强调的是学生的内心思考,要坚决杜绝形式化的肤浅的批注。在课堂上,学生如果对文本有感而发,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把这种感受用批注的形式写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后阅读批注,和学生交流。养成批注的习惯能帮助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3)记笔记的习惯。语文课上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喜欢用“多读”的方式加深记忆,殊不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速记的好办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好基础。 (4)摘抄的习惯。这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完全可以在课后进行。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摘抄中肯定会受益匪浅,教师可组织学生互相
6、交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其次,教师应开发教材资源,给学生创造“写”的空间。“书声琅琅”不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部,静思默想、奋笔疾书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如何在阅读课上恰到好处地安排“写”?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一篇课文有很多段,但不是每一段都适合借以进行“写”的训练的,这需要我们精心地选择,选出那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荷花》一文第二自然段,作者采用先总写后分述的写法,教师在让学生赏读之后出示填空练习: 教室里的花各式各样,有的( ),有的( ),有的还( ),看着这些,我仿佛( )。 通过这
7、样有步骤的从读到写,能有效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 (2)寻觅“空白”处,设计“写”的训练。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如能对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写”的训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穷人》一文在桑娜撩开帐子后嘎然而止,情节的“空白”让读者意犹未尽。教学至此,如果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桑娜一家在本已经很困难的情况下收养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