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

其他(心得)之《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

ID:55442439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13

其他(心得)之《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其他(心得)之《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其他(心得)之《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其他(心得)之《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其他(心得)之《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其他(心得)之《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其他论文之《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是九资河中心小学自2012年3月以来进行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旨在探索总结并发现本土丰富的民俗资源,让一些濒临灭绝民俗文化得以传承。我们将之引入校园,引进课堂,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开发校本教材。在探索、研究、传承中感知家乡厚重的文化魅力,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怀。同时促进学校德育教育,树立优良的情感观和价值观。报告从课题的意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研究的措施与计划等方面逐一说明。  一、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立足以下认识:  (一)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

2、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我们对中国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相当有限,特别是广大少年儿童对乡土文化知识甚少。近年来不少有文化良知和历史责任感的专家学者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传统文化的考证及旅游发展事业上,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值得人们敬佩和尊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及各级政府为如何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他们希望看到的是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相当多的乡土文化遗存,已经或正面临着被摧毁,被遗忘的绝境。九资河座落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主峰脚下,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全省旅游名镇,淀积了厚重的极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三省交界呈现出本土民俗文化的多元

3、性,同时远离闹市一些民俗民风保存较完整;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的有价值的本土文化逐渐被“现代元素”掩埋,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新课程标准,施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本课题的研究对“三级”课程的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提出:各地方都有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三)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而人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等等,因此,将

4、生活实践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起来,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关注本土风情,传承民俗文化,汲取老祖宗们“真善美”优秀品质,与当代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结合起来。  二、研究的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校制宜地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拟定如下四个目标:  1、充分发挥天堂文化得天独厚的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教师的才华和特长,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历练出一批“专家型”

5、、“学者型”的双料教师。  3、社会的参与是课程更适应当地的环境,并形成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使得乡土资源教育化,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兴校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  4、本课题研究,于学校发展大局处入手为学校的“科研兴教”办校策略增设新的助推器。  (二)研究内容  1、民俗文化的发掘和利用的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乡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分类编辑成册,来拯救文化遗失;通过适当的改编、补充或拓展,形成校本课程。将优秀的民间歌舞搬进校园,内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2、探索农村小学立足乡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最佳途径,实现课堂

6、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交融,实现课时、文本的整合。  三、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求教学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懂并运用知识于实际,学会基本技能,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认识或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之一,是教学必须遵守的。  2、互动性与合作性原则  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教育网络,实现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互动合作的培养模式。  3、创新与构建性原则  以已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适合本校、本地实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教育模式。  4、系

7、统性原则  处理好教学活动顺序与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顺序这几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教学的系统要以学科体系为主导,同时尽可能切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顺序。  5、寓教于乐原则  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原则,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6、客观与主观统一原则  正确分析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的观点,要充分估计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对教育、对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